脸僵VS瞪眼!李乃文也救不了这抗日剧?选角翻车背后真相太扎心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3 21:11 1

摘要:刚打开《归队》的时候,我是真心期待的——李乃文+抗日题材,怎么都不会差吧?结果两集没看完,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剧要塌!

刚打开《归队》的时候,我是真心期待的——李乃文+抗日题材,怎么都不会差吧?结果两集没看完,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剧要塌!

一边是袁姗姗那张仿佛被玻尿酸焊住的脸,哭戏像在微笑,逃难像拍广告;另一边是陈靖可瞪眼、咧嘴、摇头三件套,把战士演成了表情包。两人往镜头前一站,一个像蜡像馆逃出来的,一个像漫展迷路的,看得人脚趾抠地!

就连李乃文这种级别的戏骨,都带不动这俩人——好比火锅店里突然端出两盒罐头,再好的锅底也救不回来啊!

一、科技脸闯正剧?袁姗姗这次真的“绷”不住了

说实话,袁姗姗这次的角色“兰花儿”本来是个好牌——抗联女战士,能打能哭能坚韧,演好了绝对翻身。可偏偏毁在了一张脸上。

例子1:哭戏动人,却输在肌肉走不动

有一场她亲眼看见母亲被杀的戏,剧本写得撕心裂肺。她确实也卖力演了:眼泪啪嗒啪嗒掉,嗓子都喊哑了。可镜头一推近,整张脸仿佛开了“美颜模式”——苹果肌不动、眉头皱不起来,明明台词是“娘!”,脸上却像在说“嗯?”。

例子2:逃难戏精致得像拍户外写真

还有她带着孩子蹚河逃命的那段,剧情是惨兮兮的,衣服是破破烂烂的,可她那尖下巴、直鼻梁、嘟嘟唇一特写,怎么看都像是野外露营的美妆博主——就差举着自拍杆说“宝子们,今天挑战沉浸式抗战”了。

例子3:从“怜儿”到“僵儿”,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想想她早年《宫锁珠帘》里的怜儿,虽然不是惊天美貌,但至少灵动的很。现在这张脸,美是美了,却也像戴了面具——喜怒哀乐全凭配音带,观众看得隔靴搔痒。

说句实在话:演员的脸可以do,但别丢了灵魂

适度微调没问题,可一旦脸做僵了、做木了,再真的情绪也传不出来了。正剧要的不是精致娃娃,而是能让人相信的“人”。

二、年轻演员硬闯正剧:拼是拼了,可惜劲使错了地方

陈靖可这次看得出是下了狠劲的——晒得黝黑、牙齿涂黄、头发打结,造型糙得亲妈都认不出。

外形是到位了,可惜演技没跟上。

例子1:悲痛戏瞪眼,观众看得笑场

有一场戏是战友死在他面前,别人低头哽咽,他双眼圆瞪、嘴角疯狂抽搐,仿佛下一秒就要喊出“我不接受!”——这哪是抗战战士,分明是偶像剧男主附体。

例子2:台词像背课文,情绪永远慢半拍

好几场和李乃文的对手戏,老戏骨眼神里全是戏,他却一脸“我是谁我在哪”,连一句“队长,小心!”都说得像在念说明书。

例子3:偶像剧演技,硬塞进正剧里

他不是没演过好角色——《你好检察官》里穿制服、戴眼镜,形象挺贴。但正剧要的不是“形”,是“魂”。光有造型牺牲,没有演技支撑,就像包子没馅——看着像,吃着不像。

说句真心话:年轻演员别急着“镀金”

正剧不是跳板,是考场。没那沉淀就别硬挤,从小角色慢慢磨,好过在大制作里现眼。尊重戏,就是尊重自己。

三、救得了剧情,救不了演技?老戏骨也不是万能的!

必须得说,李乃文和胡军依旧是这部剧的脊梁骨。

李乃文几个眼神就演出指挥员的硬气和软肋,胡军哪怕镜头不多也压得住场。

可一部戏是群戏,一旦有人掉链子,就像一锅汤里掉了颗老鼠屎——再鲜也喝不下去了。

为什么观众这次特别恼火?

因为抗战题材太特殊了——它装的是民族的痛和勇,不是儿戏,更不是演技试验田。

结语:演技翻车背后,是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选题问题

《归队》的崩,不止是两个人的问题,更是行业乱象的缩影:

· 是不是什么演员都敢往正剧里塞?

· 演员do脸之前,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演技还能不能使?

· 年轻演员是该“硬蹭大制作”,还是“老老实实练内功”?

好在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好演技我们会夸,烂演技我们也绝不惯着。

说到底:戏比天大,脸可do,但戏不能假。

希望以后的荧幕上,少点“脸僵瞪眼”,多点“真哭真笑真感动”。

来源:荧屏故事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