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为古代女子只要嫁得高门就算赢?看看盛明兰的嫁妆账本,才知道什么叫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以为古代女子只要嫁得高门就算赢?看看盛明兰的嫁妆账本,才知道什么叫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先抛一个直白的数字:原著里顾廷烨送来的聘礼折算下来,大约等于盛紘十五年俸禄。
这还只是明面上能抬进府的,暗里给明兰添的庄子、铺面、现银,盛老太太几乎掏了一半私库。
华兰当年也有十里红妆,却在婆家被婆婆一句“公中用度紧”就扣下一半;对比之下,明兰的嫁妆不仅没被拿走,顾廷烨还当众放话:谁敢动她一针一线,就是跟宁远侯府过不去。
同样是盛家女儿,落差为什么这么大?
先说华兰。
她嫁的虽是伯爵府,但袁家早就是空壳子。
袁夫人算盘打得精,把华兰的嫁妆拿去填窟窿,孙子满月酒只摆两桌,摆明告诉亲家:你家姑娘的体面我懒得给。
华兰熬了十年才分府别住,这中间受的委屈,早把当初的十里红妆磨成了碎银几两。
墨兰更尴尬。
她拼命挤进梁家,结果文家那三十二抬寒酸聘礼在前头摆着,衬得梁家后头补的四十抬像救济。
梁家本就不富,墨兰又连生五个女儿,婆婆一句“无子”便处处拿捏。
她最值钱的陪嫁是一套御赐头面,可头面再闪,也照不亮夫家对她的嫌弃。
轮到明兰,情势全变。
顾廷烨出手就是一百二十八抬,真金白银堆成小山。
最关键的不是数量,而是“不可动用”四个字——盛老太太早就写好契书,嫁妆归明兰私库,夫家无权染指。
这一招,直接把华兰墨兰踩过的坑提前填平。
再多翻一层。
华兰的嫁妆被挪用,说到底是因为“家族一体”的老观念:女儿既已嫁出去,她的钱就是婆家的钱。
盛老太太吃过这个亏,所以给明兰留后手——把田契铺面写成明兰私产,还配了专人打理。
这样一来,明兰在夫家说话都硬气,连顾廷烨都笑称“我娶了个小富婆”。
再补一个细节:盛老太太给明兰压箱底的,还有一盒“小金鱼”——赤金打成的小鱼,每条一两,足足一百条。
这不是炫富,是救命钱。
华兰当年被婆婆扣月例,连给丫鬟赏钱都掏不出;明兰却能随手撒一把金豆子打赏下人,立住主母威严。
看到这里,就能明白古代高门婚事的底层逻辑:聘礼与嫁妆从来不是简单的面子工程,而是双方家族的博弈筹码。
盛家三个女儿的命运,其实早在这笔账算清的那一刻就写好了结局——华兰被家族利益牺牲,墨兰被娘家婆家两头嫌弃,只有明兰,靠着长辈提前布好的局,才真正把“嫁得好”变成了“过得好”。
来源:剧集探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