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王秀娥,老丁的嫌弃几乎写在脸上。王秀娥做饭时不经意擤鼻涕,拿玉米叶给孩子擦屁股,这些生活习惯让讲究卫生的老丁难以忍受。孩子多吃碗饭,王秀娥说句“饿死鬼托生的”,老丁立刻皱眉:“说话注意点!” 可改造失败,他只剩烦闷和嫌弃,觉得这媳妇配不上自己。
《父母爱情》中老丁这个角色挺有意思。他先后两位妻子王秀娥与江德华,同样出身农村,同样没啥文化,都勤快肯干,可他对这俩人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
对王秀娥,老丁那是真嫌弃
可到了德华这儿,画风就变了
第一个原因,是老丁自己“掉价”了。
对王秀娥,老丁的嫌弃几乎写在脸上。王秀娥做饭时不经意擤鼻涕,拿玉米叶给孩子擦屁股,这些生活习惯让讲究卫生的老丁难以忍受。孩子多吃碗饭,王秀娥说句“饿死鬼托生的”,老丁立刻皱眉:“说话注意点!” 可改造失败,他只剩烦闷和嫌弃,觉得这媳妇配不上自己。
老丁不是没有尝试过改造王秀娥。他曾经教她识字,要求她注意言行举止,但王秀娥根深蒂固的习惯难以改变。改造失败后,老丁更不满了,他觉得这个妻子配不上自己的文化人身份,甚至羞于带她出席正式场合。夫妻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老丁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然而到了德华这里,老丁的态度却发生了显著转变。
他不再总是板着脸,反而时常露出笑意。德华说话,他能听进去;家里事,偶尔还搭把手;生了闺女丁小样,这个以前从不带娃的男人,居然会给孩子喂饭、陪着玩。晚年跟江德福聊天,提起德华跟他“斗智斗勇”,老丁眼里还带点小得意。
都是没文化的农村媳妇,待遇咋差这么多?
老丁态度的转变,首先源于他自身处境的变化。娶王秀娥时,老丁是意气风发的军官,有着文化人的优越感。他觉得自己下娶了王秀娥,这种心理上的优势让他对妻子百般挑剔,认为对方伺候自己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等到娶德华时,老丁早已不是当年的团级干部。政治运动一来,他被下放到松山岛,成了江德福手下的兵。原配王秀娥难产去世后,他一心想找个有文化的续弦——追求葛老师、吴医助,全都黄了。这些挫折让老丁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他不再是从前那个前途无量的军官,而是一个带着几个孩子的中年鳏夫。
心态一变,行为就变。现实的压力让老丁不得不放下身段。以前觉得王秀娥伺候他是应该的,现在对德华,他心里有感激,也懂得了珍惜。所以他能放下身段,偶尔帮把手,甚至觉得跟德华“斗智斗勇”也是种乐趣。这不是老丁变好了,是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这不是老丁突然变好了,而是现实让他认清了自己“几斤两”。
另一方面,是德华“升级”了。德华可不是当年的王秀娥,她在安杰身边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早就脱胎换骨。
首先是“硬件”升级。王秀娥到死都改不了邋遢习惯,做饭往锅里擤鼻涕,拿玉米叶给孩子擦屁股。而德华在安杰这个讲究人的影响下,硬是被逼成了“洁癖”。
用香皂洗手是基本操作,擦桌子得擦三遍,炒菜知道用葱花炝锅提香。当老家亲戚穿着鞋往床上踩时,她会立刻制止:“脚都没洗,脏不脏!”这种干净利索,让讲卫生的老丁看着顺眼多了。
更重要的是“软件”升级,脑子活络了,会办事了。
王秀娥遇事只会撒泼哭闹、搬弄是非。记得当年江德福为娶安杰影响升职,就是她多嘴告诉德华,挑得姑嫂大吵,安杰气得跑回娘家。老丁最烦她这点,觉得她净惹麻烦,上不得台面。
德华呢?处理矛盾堪称“四两拨千斤”。最经典就是“挂画事件”。画家送了张安杰的画像,老丁喝醉了挂自己卧室。德华心里当然不舒服,但她没吵没闹。
第二天当着全家人的面,她故作惊讶地说:“这画挂这不好吧?不知道的还以为安杰是你老婆呢!”一句话点醒老丁,又留足了面子。后来她又建议:“挂客厅多好,来人都能看见。”顺利解决了问题,还让老丁觉得是她大度。
这种处事智慧,让老丁既尊重又佩服。德华不再是那个只会干粗活的农村妇女,而是一个懂得经营家庭的智慧女性。
老丁对德华的态度,还受到安杰这个“背后靠山”的影响。安杰不仅是德华的嫂子,更是她的导师和保护伞。老丁心里明白,对德华不好,就是不给安杰面子,而不给安杰面子,就是得罪江德福。
这层关系让老丁对德华的多了几分尊重,少了几分随意。他不敢像对待王秀娥那样对德华呼来喝去,因为知道德华背后有一个强大娘家。
同时,通过安杰,老丁也看到了另一种夫妻相处模式。江德福与安杰相敬如宾、相互尊重的婚姻,让老丁开始反思自己与王秀娥的相处方式。这种示范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老丁对第二段婚姻的期待和行为。
老丁对两任妻子态度的差异,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与王秀娥在一起时,中国社会还处于传统的阶段,男尊女卑,丈夫对妻子的挑剔被社会默许。
而与德华结合时,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普及,夫妻关系也开始强调相互尊重和理解。这种时代氛围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老丁对婚姻和妻子的期待与行为。
同时,老丁本人也经历了成长。中年丧妻、事业挫折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成熟,更加理解生活的不易和婚姻的真谛。他不再追求虚幻的文化人面子,而是更加珍惜实实在在的家庭温暖。这种个人成长,让他能够以更加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第二任妻子。
这一转变启示我们:婚姻中的态度不仅取决于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也取决于我们自身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和心态。当我们能够放下不必要的优越感,珍惜眼前的幸福,学会尊重与感恩,婚姻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美满。老丁的故事,或许正是许多中国家庭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调整、适应和成长的缩影。
来源:君艺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