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主家大少爷,平时连袜子都要人递,结果扛着三八大盖就上山,连亲爹的绸缎棉袄都没带走,只揣了半包烟。
“要是你生在1935年的东北,会舍得把整箱金条换成一杆破枪吗?
”
昨晚刷到《归队》预告,这句弹幕把我钉在原地。
剧里陈靖可演的田小贵,真就这么干了。
地主家大少爷,平时连袜子都要人递,结果扛着三八大盖就上山,连亲爹的绸缎棉袄都没带走,只揣了半包烟。
最扎心的是回家偷枪那段。
他翻墙进院,狗都没叫,估计认出了自家少爷。
田小贵把子弹藏米缸里,顺手往灶台上扔了块糖——小时候他娘总在这给他热牛奶。
第二天鬼子搜家,米缸被刺刀捅成筛子,糖块化成一滩黏糊糊的,混着血。
袁姗姗演的兰花儿更绝。
河面结冰那天,她中枪后把孩子顶在冰面上推出去,自己沉下去的时候,棉袄下摆还漂着,像面破旗子。
后来抗联的人找到孩子,襁褓里裹着个冻硬的窝头,牙印整整齐齐——是兰花儿临死前啃下来喂孩子的。
汤德远这个人物看得人心里发毛。
李乃文演得太好,被吊起来打那段,指甲盖掀了三个,还在笑。
后来真成了卧底,天天跟鬼子喝酒唱戏,回家关上门吐得昏天黑地。
胜利那天他蹲在路边哭,旁边小孩问他是不是死了爹,他抹了把脸说:“死了,死了好几回。
”
最唏嘘的是大阔枝。
没扛过枪,但把嫁妆首饰全熔了给抗联打子弹。
高云虎归队那天,她往他包袱里塞了双千层底布鞋,说“大了就垫草”。
结果这鞋真成了遗物,鞋底里夹着张纸条:“别惦记我,好好打鬼子。
”后来山货店门口总挂着双旧布鞋,四十年没换过。
程斌的叛变拍得特别狠。
前一秒还在给战士分烤土豆,后秒就带鬼子抄了密营。
有个细节:他投降时把杨靖宇送的怀表砸了,说“用不上了”。
这块表后来出现在日军档案里,停在2月23日4点30分——杨靖宇牺牲的时间。
现在这些故事被拍成剧,有人嫌节奏慢。
可看到田小贵被绑在柱子上,鬼子让他看父亲受刑,他闭眼之前说的那句“爹,咱家的地,种高粱吧”,突然就懂了:他们不是不怕死,是怕死了没人记得,为什么死。
今天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烤红肠的香味飘三条街。
可八十年前,这条街上挂过抗联战士的头颅。
有个大爷在剧评里写:“我爷爷当年给抗联送过盐,回来少了两根手指。
他活着的时候天天骂日本鬼子,临终前却说了句‘别恨了,记得就行’。
”
现在刷手机的你,可能正为外卖迟到五分钟生气。
但1938年的冬天,有人为等一颗子弹,在雪地里趴了三天。
来源:剧评风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