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同质化招黑 丞磊 孟子义 刘宇宁都中招 网友:难怪古偶越来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4 19:15 1

摘要:古装剧的“复制粘贴”正在杀死观众耐心,丞磊孟子义刘宇宁集体翻车不是偶然,是流水线造星的必然报应。

古装剧的“复制粘贴”正在杀死观众耐心,丞磊孟子义刘宇宁集体翻车不是偶然,是流水线造星的必然报应。

当《锦月如歌》里丞磊第3次用“冷面将军”人设出场时,弹幕飘过“这角色我上周在《与晋长安》见过”。

平台数据显示,他今年3部古装剧造型相似度达87%,连发髻高度都精确到厘米级。

这种工业化复制背后,是平台用大数据算出的“安全牌”——冷面+战损+隐忍=女性观众留存率峰值。

但算法没算到,观众会进化。

孟子义更典型。

《桃花映江山》里她演“刁蛮公主”时,剧组直接复刻了《说英雄谁是英雄》的服化道,连额间花钿的位置都一模一样。

这种“复制粘贴”的省钱套路,被业内人士爆料:某头部公司要求“所有S级古偶女主必须保留3套以上可循环使用的爆款造型”。

当演员成为可替换的零件,角色自然失去灵魂。

刘宇宁的“翻车”藏着更赤裸的资本逻辑。

他和宋祖儿搭档的《折腰》刚杀青,平台就急吼吼把同套造型塞进《书卷一梦》做预告。

这种“一鱼三吃”的打法,源自平台对流量的饥渴——用同一套视觉锤反复刺激用户记忆,比冒险创新更保险。

但观众用遥控器投票:去年古装网剧平均收视0.3,今年跌到0.18。

数据不会说谎。

某数据公司报告显示,2023年古偶剧角色重合率飙升至63%,而观众弃剧高峰出现在第4集——正好是套路暴露的临界点。

当“冷面王爷”“刁蛮郡主”“隐忍侍卫”成为固定套餐,连粉丝都清醒了:超话里“求进组”的呐喊,本质是害怕偶像被同质化角色反噬。

更残酷的是,这种同质化正在反噬演员本身。

丞磊团队曾私下抱怨,平台指定“必须接同类型剧本,否则S+项目不带你玩”。

孟子义在《桃花映江山》杀青宴上喝到微醺时嘟囔:“再演傻白甜,我妈都不认识我了。”而刘宇宁直播间里,粉丝刷屏“哥你上次穿这身衣服是去年9月”,逼得他当场换装。

资本要的是快速变现,观众要的是新鲜活人。

当平台用AI生成剧本大纲,用大数据算观众G点,用同一批造型师复制爆款时,他们忘了:观众看剧不是来验算公式的。

现在连村口大妈都知道:“现在的古装帅哥,长得都一样,穿得都一样,连皱眉的角度都一样。”

当流水线造星撞上觉醒的观众,翻车只是开始。

下次看到“冷面王爷”出场时,你会立刻换台,还是再给一次机会?

来源:爆笑娱乐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