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易弋明知自己的身份敏感,她还是执意要留在上海,待着丈夫周肇远的归来。
1954年的上海,对易弋来说是不友好的。
因为,她是小资本阶级的知识分子,同时还是国民官太太。
易弋明知自己的身份敏感,她还是执意要留在上海,待着丈夫周肇远的归来。
就是这份坚持,让易弋在上海寸步难行!
01先是公私合营,易弋赖以生存的工作说没就没了。
组织上也没有一个说法,就是让易弋等着,会另外给她安排新的工作。
还有,易弋之前一直住在祖宅里,还是挺舒适的,毕竟是自己从小住到大的地方。
可是,没了工作她也住不起祖宅,只能搬到条件简陋的亭子间。
居住条件再差,易弋都是可以接受的。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周围人总是带着偏见来看她,时不时地冷嘲热讽一番,就像新邻居张家姆妈。
还有,组织上一直对易弋的身份存疑,特别是杨学安组长,简直就是要一棍子把她打死的那种。
易弋有一本私人日记本,被小姑子周云青翻看了。
这下不得了了,周云青把日记的内容告知杨学安,杨学安一听就大喊道:“这人有大问题,不能让她跑了!”
特别是杨学安看到这么一句话:活下去,像蝼蚁一样,不要尊严,不要了!
因此,杨学安把易弋判为反/动派,认为她的思想太消极,一定要让她接受大众的审判,把自己的情绪说出来,加以改正,并保证不会再犯。
其实,易弋对自己的现状表达不满,发发牢骚,通过日记的方式宣泄出来,本来就没有错。
是杨学安思想太偏激,他对资产阶级有着严重的偏见,对于易弋写日记一事有点小题大做。
说实话,碰得杨学安这样的人,是易弋的不幸,他实在是太让人讨厌了,总是自以为是的。
与此同时,易弋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文朴。
02文朴的性格温和,待人彬彬有礼,看待事物也会带着发展的眼光,而不是一味地固守封建老思想。
就易弋写日记一事,文朴就认为没什么大问题,不过是个人发牢骚罢了,没有煽动大众的意思。
你看,文朴是懂易弋的,不仅是思想上的契合,还有兴趣爱好上的雷同。
文朴喜欢听戏曲,也会欣赏一些画作,颇有艺术修养,这些都跟周肇远很相似,有时候会让易弋有些恍惚和诧异。
其实,不止是易弋这么认为,就连周肇远的中学同学傅子和也有同感。
要知道,易弋和周肇远是灵魂伴侣,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三观,才能感情如此的深厚。
既然,在文朴的身上能找到周肇远的影子,那么易弋会爱上他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罢了。
来源:紫说影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