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庆余年》里的“人气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面尺度。可让我选,王启年、郭宝坤、范思辙这仨,真就是读书人嘴里那种“热闹场里的活宝”。他们该正经的时候从不着调,别人背地说他们“滑头”“憨货”“呆萌”,可真要说起来,哪个不是情真意切,个个有点靠谱劲儿?别说啥主角光
要说《庆余年》里的“人气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面尺度。可让我选,王启年、郭宝坤、范思辙这仨,真就是读书人嘴里那种“热闹场里的活宝”。他们该正经的时候从不着调,别人背地说他们“滑头”“憨货”“呆萌”,可真要说起来,哪个不是情真意切,个个有点靠谱劲儿?别说啥主角光环了,整天跟主角厮混,也得有两把刷子才站得住。
咱们先聊聊王启年这一号人。说他是范闲身边的左右护法,一点也不过分。这老王本来是个清清白白的小吏,早起晚睡,有点油水日子就能过得舒坦,谁想偏就被陈萍萍给盯上,阴差阳错跟着范闲跑江湖。一出门就不是开会喝茶的节奏,随时得提着脑袋见招拆招,命都是捏在裤腰带上的。其实你但凡在酒馆里听人讲讲这两人的风流事,没几个提他俩是主仆,反倒说是一对“难兄难弟”。尤其王启年这个人,哪怕掉进麻烦里,脑子拐一拐就能自救,简直比城里猫还滑。
记得有一次,是端午夜里城门封得死死的,范闲急匆匆要溜出去查一桩旧案。王启年呢,瞪着俩圆眼,上来就嚷嚷自己肚子疼寸步难行,那边关差还以为真拉肚子,递了汤药,结果王启年接过药就开始诉苦。一边哈欠连天,一边说自己家里有“神秘亲戚”等着,唬得不明真相的守卫稀里糊涂地放行。那画面怪可爱的,你说他胆儿肥吧,有,但更像是摸过泥巴地皮的老油条,把普通苦日子的怂劲活生生拽成了本事。
老王招人喜欢,除了忠心没跑,更多的是那股贪小便宜不掩饰的实在劲儿。上次过年,手头银票紧得叮当响,竟然大半夜蹲在小巷口摇骰子,跟锅贴摊老板讨价还价一顿,最后还输得裤腰松了俩扣子。下班回家那点小媳妇留门不大愿意,气得他打躬作揖,装老实求饶,家里被他闹腾得鸡飞狗跳,大晚上还能把邻居逗笑。这样的人,心里没啥坏水,顶多精明点、爱占便宜,却永远不让人厌烦,反倒让人觉得温暖。和范闲一起冒险,每次都像走钢丝,嘴里喊着“救命”,心里却暗暗琢磨,怎么既能保命又小赚一笔,越看越像我们街坊里那个能让锅里有鱼汤、桌上有花生的小机灵鬼。
现在再说说郭宝坤。唉,这孩子一出场就没个正经模样,倒霉气质写在脸上。多好的条件,不光有个顶级爹,家业小半条街,还长了个像模像样的脸蛋,可就偏不争气总惹事。你仔细想,他其实并不坏,就是标准“富二代”那路子做人做事,一路跟范闲对着杠。试文斗诗的时候,满堂文士盯着,他夸口要赢,背得又生硬、咬字又费劲,站得笔直还总踩空。结果输一塌糊涂回家,害得老爹眉毛掉了一根,差点没被气到床上躺三天。
有一阵他较真起来,非认定范闲谋害了自家老爹,要替父报仇,连夜找人策了个“鬼使神差”的暗杀法子。按说,这种“自作孽”的动作,要放别家孩子身上早没人搭理他。可偏偏这愣头青运气好得很,跑去北齐打工,被当做“潜伏者”收编,竟然把一堆北齐地头蛇给忽悠得狼狈不堪。大街上铺着间谍铺子,别人装模作样都露馅了,他却仗着“一根筋”的倔劲,把暗线藏得滴水不漏。
听说有一天,北齐那位平日高高在上的小公主,意外探查“地下油铺”,刚走到门口就差点被郭宝坤请进去喝羊杂汤。人家提心吊胆地进门,郭宝坤倒好,拉着人讲如何藏油、藏银票,还说以后要带兄弟们春游踏青,做暗探也得讲生活情趣。别看他办事冒冒失失,下属们却都贴心支持。其实大伙嘴里笑他“傻”,心里还不是觉得有他在自家“组织安全指数”直线上升。
说实话,像郭宝坤这种人,谁家真要碰见了,前半辈子肯定操碎了心,后面却总觉得离不开。他们身上的单纯,其实让复杂的世界多了一点点安慰。
咱再八卦八卦范思辙——这个“欠收拾”的主儿。一般弟弟遇到天才哥哥,不是嫉妒、就是闹别扭。可范思辙呢,俩眼冒光成天盯着哥哥怎么发财。兄弟情谊虽淡如水,利益面前拎得分明。
记起有次他进书肆学人谈买卖,眼珠一转就看准了院里“盗版书”的行情。别人还担心抓包罚款,他倒好,专心盘算盘账,给范闲出主意:这书纸便宜、印刷糙,成本几乎省到骨头里,可架不住书迷肯花钱。算着算着,两只手一摊,合计日进斗金,恨不得夜里睡觉都能赚到笑醒。
他与郭宝坤碰上后,那日子,简直像匹配到同款宝藏二哈。两人一块混北齐,表面神神秘秘、互相吹捧——自称谋士,实则天天被北齐特务吊着玩。明里台账做得风生水起,暗里全城都以为他俩是深藏功与名的大人物,其实从头到脚,半点保密不能唬人。倒好,两人一边偷着乐,一边透着憨气,偏偏没人舍得点破。
可别小瞧范思辙,他做生意有天然的直觉。别人讲究诚信、他琢磨利润,总喜欢讲些“一分钱掰成八瓣花”的道理。书铺闹到最后,他甚至建议自家可以仿效北地开钱庄,边际效益管它几成,他要的就是“从鸡毛栽到凤尾”的快感。
闲话一句,人呐,越聪明的越会把自己装笨,范思辙和郭宝坤自成一派,哥俩嘴下不留德山,心里却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可你说,世界上真有这样光屁股往大海里跳的人吗?成败之外,其实每个人都得背着点小算盘,图点靠谱的情义和家长里短。
说到底,《庆余年》之所以能招人喜欢,就在三五人物的磕磕绊绊、嬉笑怒骂中,凑成一桌烟火气的大戏。每个角色活得像真人——爱算小账,也爱冒大险,小聪明背后是无奈人生,每个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身边真有王启年那样的兄弟,是不是日子也要亮堂几分?还是像郭宝坤和范思辙,每天闹腾出一堆窘事,反倒比简单的成功更让人难忘。
那人生里,是不是也该掺点这样的小滑稽与真情呢?反正我挺羡慕。
来源:灿烂钢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