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北抗联这些人,硬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咬牙坚持,哪怕身边一个个倒下,也没服输。
看完《归队》这段故事,心里挺不是滋味。
东北抗联这些人,硬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咬牙坚持,哪怕身边一个个倒下,也没服输。
从最初八棵松汇合,到最后只剩下几个人逃到苏联,全程都透着一股子悲壮和无奈。
从头到尾,大家都在跟命运较劲,也在跟现实妥协。
别说汤德远了,谁要是被困在那样的环境,估计也很难做到铁板一块。
汤德远这人,其实是个普通人,没那么多英雄主义。
他一开始想的很明白:绝不跟伪军和日本人同流合污。
可是,现实太残酷了,抗联被打散,亲密战友全都牺牲,他自己被关进监狱差点丧命。
被放出来以后,身边的人都劝他放下过去,过好眼前的日子。
他犹豫,他挣扎,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妥协,成了“二爷”,过起了安稳日子。
很多人可能会说他没骨气,或者背叛了信念,其实吧,说起来容易,真到了那种生死关头,大多数人都很难不动摇。
汤德远并不是坏人,只是被现实压弯了腰。
最让人唏嘘的,是他其实一直被当成诱饵,自己还蒙在鼓里。
日本人对这些抗联残余力量盯得死死的,布局很深,不露声色,能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松林镇看着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谁是日本人的线人,谁是被盯上的目标,外人根本看不出来。
就连像鲁长山这么硬气的人,也得小心翼翼,处处提防。
汤德远能活下来,不是他多聪明,而是日本人故意留着他,等着抗联的人自己找上门。
这种手段,说实话,真是让人背脊发凉。
肖铁林这个人,心思比汤德远复杂多了。
他早就看透自己是个诱饵,为了活命,不惜出卖朋友,把知道的都告诉了日本人。
你说他坏吧,其实也不是十恶不赦,他只是做了现实允许他活下来的选择。
肖铁林清楚日本人需要他,就主动配合,把汤德远的底细全都交了出去。
这样一来,日本人掌握了抗联每一步行动,想收网就收网。
现实就是这么冷酷,谁掌握消息,谁能活得久一点。
说到底,这些抗联战士的失败,根本原因不是个人能力有多差,而是对日本人的情报网络、手段了解太少,总以为自己能凭一腔热血冲过去,没想到人家早就在暗处布好局,等着你自投罗网。
高云虎如果不是偶然发现松林镇的秘密,抗联可能早就全军覆没了。
这说明,打仗不是只靠勇气,更多还是要靠脑子、靠情报、靠对局势的把握。
这部戏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大家都被逼到了极限,能活下来的都不容易。
汤德远选择了安稳生活,背后是对家人的责任,也是对现实的屈服。
他没出卖过战友,也没主动帮着日本人害同胞,只是选择了少惹事、保平安。
这样的人,在大乱世里,其实是大多数。
我们不能只用对错去评价他们,更多要看到他们的无奈和挣扎。
当然,整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国家的命运、个人的命运,一旦受外敌控制,就会变得特别脆弱。
那种随时都可能被当成棋子的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懂。
所以说,国家安全、民族独立,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珍惜和维护的。
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也才有资格选择自己的路。
今天回头看这些历史故事,不是为了追究谁对谁错,而是提醒我们,不能低估任何外部势力的算计。
情报、布局、耐心,比表面的强硬更可怕。
要守护我们的家园,就得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更坚强的意志。
哪怕是最普通的人,也要对大势心里有数,保持清醒,才能不被利用、不被牺牲。
鲁长山、高云虎那些人,他们的坚持和牺牲,值得我们敬佩。
他们不是不怕死,也不是没想过退路,只是觉得总得有人撑起来,不能什么都靠别人。
正是有这些人,才让民族有了希望。
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勇气,也要学会他们的冷静和警觉。
国家强盛了,人民才能安稳,个人的选择才不会被逼到绝路。
最后,汤德远的命运其实也反映了很多人的处境。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英雄,但每个人都在努力活下去。
愿我们记住历史,也记住那些在乱世中坚守底线的人。
只有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一点,国家才能真正走向安全和繁荣。
来源:林间采摘红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