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胡歌零片酬出演,看完久久不能平静,太震撼!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9 07:46 2

摘要:首播时,它连续八周稳居全国纪录片收视榜首,随后又斩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还记得由胡歌零片酬参演的纪录片《何以中国》吗?

首播时,它连续八周稳居全国纪录片收视榜首,随后又斩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从星斗满天的史前聚落,到秦汉一统的文明奠基,这部纪录片带我们追寻中华文明的根脉。

豆瓣上,超10000人打出了9.0的高分。

史学大师许倬云先生曾说过:“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这句话,在今天显得格外有力量。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历史带来的能量 —— 它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方向感和确定感,让我们理解“我们从哪里来”,也能回答“我们将往哪里去”。

如一剂温补的良药,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眼界和思维。

如果说《何以中国》用影像重建了我们对华夏文明的想象,那么《时间线上的中国史》,则用一条贯穿五千年的时间轴,把这段文明完整地安放在纸面上。

让我们看到完整来时路。

其实市面上,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琳琅满目,然而在选择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

有的书像编年史,时间轴密密麻麻,数字扎眼却乏味;

有的书像辞典,厚重却支离破碎;

还有的只是碎片化的信息收集,看似热闹,却让人“记了朝代忘了事件,背了年份混了人物”......

我们渴望一本能够把历史从时间、空间、人文和世界视角上整合的书,就像一条主干,把零散的枝叶串联成完整的“历史树”。

小编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时间线上的中国史》便是这样一本书。

收到真的会震撼,超大8开本,厚厚一大本。

翻开这本书,中国史不再是割裂的事件,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

所有繁华与衰败、动荡与新生,皆有脉络可循。

以时间线为轴,看似简单,但要讲得好,讲得全,讲得透,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就成为了文字的枯燥堆砌。

《时间线上的中国史》则精准锚定3000多个重大历史节点,真正做到了让读者既能俯瞰文明长河,也能感受历史温度。

3000多个历史事件,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科技、艺术、社会六大方面。

既有王朝更迭、制度变迁的宏大叙事,又捕捉到了市井生活、技艺传承的生动细节。

它能带你看到:秦汉的雄浑、唐宋的繁华、明清的转型;

也能带你理解,王朝兴替背后的制度逻辑;

还能带你走进市井烟火,触摸历史的温度。

3000余幅插图与照片,从国宝文物到绘画壁画,从考古遗迹到艺术复原,把庞大厚重的文明,讲得既精准又好看。

更令人惊喜的是,它并不把中国史孤立书写,而是放在世界文明的坐标系里加以对照。

当商周青铜器在黄河流域闪耀,遥远的两河流域正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当唐宋文人在长安吟诗作赋时,阿拉伯的智慧宫整汇聚着东西方知识;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同一年,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人类文明在不同地域各自绽放,又在交流中相互滋养。

这种编排,让读者能够获得真正的全景视野 —— 中国文明从来不是孤岛,它一直在世界文明的洪流中稳健航行。

你可以从任何一点进入,迅速找到上下文,看到过去如何演变,今天的世界又是怎样一步步走来。

《时间线上的中国史》

以完整时间线全景展现百万年中国史

为了带给读者更好的购买体验,首批购买还将赠送4大超值赠品,堪称满满的诚意与惊喜:

赠品1 :3面刷边

书口刷边图案取自明代文徵明《万壑争流图》,以中国红铺底。

合上书本,看到的是群山的苍茫轮廓;

翻开书页,仿佛山河尽在眼前,万壑奔流不息。

金色线条勾勒出五千年文明轨迹,犹如历史长河穿越千山万壑,在手心铺展开来。

赠品2: “千古一帝”秦始皇藏书票

每一枚藏书票,都是对这位千古一帝的致敬,也让每位读者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收藏。

赠品3 :五张“十二时辰”历史事件图谱

以“日晷”为意象,将秦汉、东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大高光时刻浓缩于方寸之间。

晨昏交替,时光流转,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律动。

赠品4 :定制礼盒

质感满满,既适合自留收藏,也极具送礼仪式感。打开的一刻,就像是揭开历史宝藏的封印。

从270万年前到1839年

一条时间线一览中国历史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它不仅是我们走过的路,更是支撑未来的根基。

《时间线上的中国史》带领读者从240万年前中国境内蕞早的人类活动出发,穿越夏商周的青铜文明,走进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直至大一统帝国的盛衰起伏。

以时间为线索,完整覆盖中国历史的九大篇章:

文明奠基(距今约240万年-约4000年)

青铜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

问鼎争流(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帝国初章(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裂变时代(220年-589年)

大国气象(581年-960年)

多元竞合(960年-1368年)

盛衰交织(1368年-1644年)

末代余晖(1644年-1839年)

但它绝不是单调的王朝编年,或者枯燥的史料堆砌。

而是精选3000多个重大历史节点作为时间坐标,把王朝更迭、制度变迁、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社会风俗、医学宗教等内容,织就成一幅波澜壮阔又细节生动的历史长卷。

在这里,你既能看到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动荡,也能读到魏晋玄学的“清谈”与思想之光;

既能理解北朝王朝的兴衰更替,也能通过石窟塑像,看到那个时代雕塑服饰的风格与审美;

既能追随唐朝的王朝盛世,也能体会诗国的巅峰气象与千古绝唱;

既能见证雍正王朝的强势崛起,也能通过丝绸、茶叶、瓷器的外销故事,触摸到那个时代鲜活的经济脉络与日常生活。

3000+重大事件

36个核心专题

200+历史典故精讲

300+历史人物

500+国宝

50+传世古籍解读

既有宏大脉络,也有微观叙事。

既有纵向的大势,也有横向的肌理。

中外对照的独特视角

以中国为轴,放眼世界

大多数历史书籍往往只在“中国”或者“世界”之间择一展开,提到中国史,便只讲中国的历史。

而《时间线上的中国史》打破了这种割裂,以一种独特的中外对照视角,将中国史置于更广阔的世界文明坐标系之中。

在这条长达 270万年至1839年 的宏大时间线上,书中不仅告诉你此时此刻中国发生了什么,还会同步呈现同一时期世界各地的文明进程。

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个极为生动的历史“对话”:

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时候,第一届古代奥运会正在希腊点火;

北宋发明世界蕞早的纸币“交子”时,欧洲人还在玩“以物易物”;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同一年,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公元68年,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落成,佛教正式传入;而仅仅四年前,罗马城陷于一场大火,基督徒从此遭遇浩劫......

更难得的是,书中不仅仅是“时间点的并置”,而是通过跨文明的比较来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探索:

在“秦汉帝制”的确立与“罗马共和—帝制”的转折中,读者能清晰看到东西方两大帝国如何走上集中化治理之路;

郑和七下西洋,比达·伽马绕好望角早了近百年;但明朝主动放弃航海,而葡萄牙却由此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王羲之的笔墨与奥古斯丁的神学、陶渊明的田园与罗马帝国的禁令,映照出不同文明对“理想生活”的回答

......

在这种双重视野下,我们不再把中国历史看作一条孤立的“自我循环”,而能真切体会到——它的辉煌与低谷,从来不是单向的沉浮,而是与世界文明此消彼长、彼此呼应。

3000+高清彩图

带来盛大的视觉盛宴

历史的厚重,常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密密麻麻的文字,翻开就已经让人感觉疲惫。

但《时间线上的中国史》却完全改变了这种印象:它不仅是一本“中国史”,更是一场视觉盛宴。

全书甄选 3000+高清彩图,以12种艺术形式 交织呈现:

绘画、壁画、雕塑、器物、书法、建筑、地图、版画、摄影……把“读史”变成了一次“看史”的旅程。

每一页都是知识点的密集呈现,但因为有了画面与色彩的点缀,阅读从未如此鲜活。

每一幅图都经过精挑细选和高清还原,完美呈现历史细节与艺术神韵。

无论是甲骨文上的刀刻纹理,还是敦煌壁画的精妙绝伦,都给人以震撼的视觉享受与沉浸式审美体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加入了30+历史遗址的高清实拍与珍贵的历史复原图,让人有一种“穿越”般的直观感受:

实地取景:秦长城遗址、隋唐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的断壁残垣……历史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伫立在大地上。

复原再现:东汉水排的复原模型、匈奴单于服饰的细节还原、三燕重装骑兵的造型重现、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的布局……让人仿佛看见历史在眼前缓缓展开。

为了达到最佳呈现效果,书中所有图片均经过 专家严格校色 + 四色全彩印刷,确保色彩精准、层次丰富,蕞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原貌与艺术质感。

在这里,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段落,而是流动在色彩与线条之间的生命力。

你会在沉浸式的观感中,不知不觉完成一次“穿越古今”的学习。

典藏级装帧

首发专享4重奢华赠礼

如果说内容是《时间线上的中国史》的灵魂,那么装帧与设计,就是它的外在之美。

每一细节的用心,让这本书真正成为了“可触摸的历史美学”。

封面采用特殊磨砂质感,低调却不失典雅。

手工锁线精装 + 方脊设计,不仅让全书更加坚固耐用,还可以实现180°平摊,无论是翻阅还是平放阅读,都格外舒适。

每一次触摸、翻页,都是一次与历史的“近身对话”。

赠品1 :3面刷边

赠品4 :定制礼盒

温馨提示:请登录老牛精选小程序中查看订单详情,商品发货后才能查看物流信息。您也可添加客服小哞微信mr_moo123,咨询商品和订单详情。推品推荐、商务合作,请添加Shidaizoe微信。更多好书推荐,请关注公众号 “老牛的读书时间”。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