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归队》翻车,袁姗姗演技再遭群嘲!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7 09:55 1

摘要:今年正好是抗战胜利满八十年,全国上下都在用不同方式纪念这个日子,连娱乐圈也没落下,拍了不少致敬的作品。

今年正好是抗战胜利满八十年,全国上下都在用不同方式纪念这个日子,连娱乐圈也没落下,拍了不少致敬的作品。

咱们普通观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今年电视上、影院里讲抗日的故事明显变多了。

《归队》算是重点推荐的一部剧,最近刚在央视八套接档《生万物》播出。

不过播归播,口碑这块儿,《归队》可比不上之前的《生万物》。

《归队》这剧在题材和制作上挺下功夫,跟以往那些抗日剧不太一样,它讲的是东北抗联的故事,平时这类题材真的很少见到。

为啥以前没人拍抗联?说到底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故事本身不太好写——以前“抗日神剧”满天飞的时候,抗联题材根本“神”不起来,他们当年实在太苦了,编剧想编都编不出手。

另一方面也有点敏感,抗联名义上是我们党领导的队伍,但实际上不光是中国的抗日力量,里面还有很多朝鲜战士。考虑到某个邻国的感受,国内的制作方一般也就不碰这题材。

但今年不是八十周年了嘛,确实该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往事,《归队》也就这时候推出来了。

这部剧没走“大战场大场面”的老套路,反而聚焦在一支被打散的小队身上,讲他们怎么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和战斗。

说是抗战剧,其实更像野外求生纪实。

剧组在细节上特别较真,比如有场戏是主角“老山东”徒手掰马粪找没消化完的玉米粒,还有用体温化开冻住的松子当粮食——这些都不是瞎编,都是历史上抗联战士真干过的事。

那时候在东北野地里,不是没吃的,是得知道怎么找吃的。

日本军马饲料里有玉米,马没消化完的,人就捡来吃。听起来有点恶心,但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为了拍得真实,剧组还真的跑去东北深山老林里取景调研,那些地方到现在都还挺荒凉,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但跟当年抗联战士受的罪比,他们这点苦也不算啥了。

《归队》不光讲战斗,还把人文、自然、东北当地的淘金文化这些元素都融了进来,整体看下来制作是认真的。

可偏偏播出之后反响一般,问题出在哪儿?制作没问题,那只能是演员和剧情上出了岔子。

女主花儿是袁姗姗演的,她演技这块一直不算突出,之前演的戏口碑大多也不太理想。

科班出身、长得也不错,签给于正后演了不少雷剧,角色一个比一个离谱,她自己估计也清楚。

后来和于正解约了,但也没签到大公司,资源跟不上,慢慢就没什么声音了。

之前上个文物类综艺,她拿文物毛毛躁躁,别人提醒她还说“坏了能修”,这一句话就把观众缘败得差不多了。

《归队》本来可能是她想打翻身仗的作品,但现在看,好像也没翻过来。

先是脸的问题——她和《生万物》里的杨幂有点像,就是长得太“时髦”,不像战火里滚出来的人。

剧里服装化妆都到位,但她那张脸就是透着一股“都市感”,不像个历经磨难的医护兵。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她,外形条件是天生的。

但演技就是另一回事了。袁姗姗在剧里台词说得特别使劲,正常一句话到她那儿就像在吵架,显得特别突兀。

这估计是她早年演太多夸张剧情落下的毛病,表演有路径依赖,一不小心就过火,现在想改都难。

动作戏也不自然,一看就是在“演”,容易让人出戏。

反过来看李乃文,演得就特别顺,一个眼神该表达的全都传达到了,不像在表演,就像他本来就是那个人。

好演员真的能用眼睛说话,李乃文这点做得没话说。

袁姗姗跟他一比,确实还差一截,功夫还得继续练啊。

——
个人觉得,题材用心、制作认真值得夸,但选角真的得谨慎,不是所有演员都能驾驭厚重历史剧。观众想看的是真实的人,不是漂漂亮亮却融不进剧情的脸。好故事别让演技拖了后腿啊。

来源:东辉事实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