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顾佳好歹还从太太圈里分得了几杯羹,但王漫妮却是被人骗身骗心还骗钱,若非是编剧强行给开金手指,或许她根本撑不到大结局。
作者:云舒意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往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当我再仔细回看《三十而已》的剧情,才发现一个关键问题:
王漫妮的向上社交,跟顾佳一样,从来都是吃力不讨好。
顾佳好歹还从太太圈里分得了几杯羹,但王漫妮却是被人骗身骗心还骗钱,若非是编剧强行给开金手指,或许她根本撑不到大结局。
甚至,大结局的剧情,只是一场“造梦。”
向上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与利益交换,而“向上”两个字,本身就有攀附的意思。
顾佳当初被赶出太太圈,是因为她只想从中获利,以小博大,却不懂得从中斡旋做价值交换。
一个只愿意得到却不愿意付出,兼具既要又要性格的人,从来都是不讨喜的。
人们偏爱色彩鲜明,性格独特的人,给每个人搭上标签属性,其实本质上也是希望将自身的希望投射到对方身上,但这两个人,其实存在一定的“既要又要”的意思。
王漫妮本质上其实和顾佳是一样的人。
只是残酷的点在于:
她并没有顾佳八面玲珑的本事和的能屈能伸的个性,更没有资本积累意识,所以她才会在与梁正贤的这段感情中,既抱有幻想不甘心,却又在关键时刻放不下身段,搞得自己不伦不类。
事实证明:
一个人如果在美貌之上没有几项技能加持,单出永远是死局。
和顾佳一样,王漫妮能和她凑到一起,本质上还是因为她们是一样的人。
王漫妮的向上社交和顾佳的向上社交,其实一样失败的是:
她们总是对那些给予自己实际利益或者真心的人,一些对方并不需要的东西,把别人的好心当做驴肝肺。
做事情并不注重实际利益结果导向,而是只关注边角料,才是这两个看似精明的人犯的最大错误。
这两个人都曾幻想从细枝末节突围进入自己渴望的名利场,完成自己向上社交,殊不知,往往真正的圈子,往往是用利益交换打底,表面的礼仪和内涵,只是社交时进行遮掩的工具。
细枝末节往往是一样东西在缺少完善时的修缮关注,若没有核心支撑,往往只能是个空架子。
顾佳以为太太圈缺少的是内涵,结果她们聚在一起的本质探讨的是利益,当时顾佳拎着爱马仕的包走进王太太家的时候,几位太太每一句话都在闲聊的同时,却时刻不忘利益的探讨。
顾佳当时在太太圈的定位是掮客,但后期的所作所为却是在打所有人的脸。
王漫妮曾经试图用刷爆信用卡升的行政仓,一个行李箱,用一份西红柿炒蛋换来梁正贤的平等和尊重,希望对方能够给她想要的爱情,殊不知,当她穿着在对方送的高定衣服,戴着他给的奢侈品,在几位业界牛人的商业会议上自以为是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对方眼中被物化的对象了。
钟晓芹在王漫妮最难的时候借给对方钱,给对方提供住的地方,在她最伤心的时候是钟晓芹给的安慰,但王漫妮在对方生日的时候,仅仅送了几百块的礼物作为回礼,但在顾佳借给她裙子,给了她升舱的建议时,她甚至愿意拿半个月的工资来给对方回礼。
而顾佳亦是如此。
顾佳在最难的时候发现了于太太的秘密,告诉她养育孩子的关键,却又在对方说服丈夫给了烟花订单后没有返点,反倒是以此为威胁,顾佳以为自己拿捏了于太太,但在面对实力和背景比你更加强悍的人身上,往往是需要学会低头,学会合作继续做利益交换的。
事实上:
张口闭口把平等放在嘴上的人,往往是最注重阶级和利益划分的。
对于顾佳和王漫妮来说,便是如此。
成年人的世界里,往往只做实际的利益交际,有来有往才是王道,但这两个人都没有。
更何况:
想要在的“向上社交”中获得平等,也得有在圈子可以被人平等对待的实力。
大家一直以来没有发现的一个点是:
王漫妮和顾佳越是认识有钱人,她们的钱包燃烧的速度就越快,走的路就越窄,将自己困在原地的可能性就越大。
大结局的现实之处,就在于并没有戳破王漫妮对未来的幻想泡沫,而是继续让她沉醉在梦里。
梁正贤的感情幻想破灭后,王漫妮也曾经魏总那条“站着和躺着”的区别,但悲哀的点在于,她并没有对自己的幻想祛魅,而是沉醉在另一条路上:
还记得之前王漫妮空降过来的新同事黛西吗?
王漫妮所谓出国探寻的新路,其实就是在重复黛西的路线。
人总是喜欢美化自己未曾走过的那条路,不跌个跟头,不在其中祛魅的时候,自我幻想的最狠。
放到现实生活里,王漫妮选择去北欧这种小众国家留学,二十万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就像是从前对于上海这座纸醉金迷的城市,王漫妮如果不在其中得到些什么或许是失去什么,是不会有抽身意识的。
人一旦对某些东西上头,必然是在某些时刻对这些东西有过缺失点。
当初王漫妮最辉煌的时刻是在米西亚店做金牌销售的时候,而她即便留学所学的专业也是在自己的舒适区范围内;而顾佳最辉煌的时刻,是她在和许幻山在一起创业当实际一把手的时候,所以她才会选择从头再来,一次次地尝试所谓向上社交,将自己明面上的价值实现。
这两个人,其实都困在自己曾经的高光时刻里,想要再次重复自己的过去。
所以才会一次次跌倒爬起,“不得往生。”
做错路不可怕,一直在一条路上打转做赌,那才可怕。
来源:花语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