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中塑造了封大脚这个朴实善良的农民形象,演员是欧豪。封大脚有情有义,善良勤劳,有担当,遇事冷静,孝敬父母但不唯命是从。在封大脚的身上几乎聚合了中国农民的全部优点。
电视剧《生万物》带来了观剧热潮,评论也非常热闹。
首先要肯定这是一部好剧,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被观众指名道姓地热议,连演员的演技也是热议内容。
剧中塑造了封大脚这个朴实善良的农民形象,演员是欧豪。封大脚有情有义,善良勤劳,有担当,遇事冷静,孝敬父母但不唯命是从。在封大脚的身上几乎聚合了中国农民的全部优点。
宁秀秀是地主家的女儿,但她没有养尊处优,嫁进封家之后,很快融入了农民家庭,不仅勤劳孝顺,还很有生意头脑,勇于尝试,开发种植草药。地主家若能有好女儿,最美不过如此了。
宁学祥和费左氏,作为地主的形象,改变了过去那种脸谱化的描述,有了立体而饱满的形象。既有剥削阶级的狡诈和残酷,又有对待家人的关怀与温情,这符合人类的特征与共性。
这部剧在受到好评的同时,也遭到许多批评,多半指责是“美化了地主阶级,意在反对当年的土地革命”。无风不起浪,这部剧一定还存在某些不足,才会引发这些讨论。
经过认真分析,这部剧有一个无法掩饰的硬伤,就是在大结局的时候,宁学祥坐着轮椅上了山坡,拿出一大把钥匙,像立遗嘱一样分配自己的700亩地。
在历史上,土地革命的时候是要打倒地主,没收地主的所有土地,分配给贫农和佃农,而且要避免富农借经济实力插手土地的分配。宁学祥没有资格自己分配土地,更别谈辘辘井旁边的15亩地留给秀秀。有权力分配土地的是“农民代表会”,简称“农会”,宁学祥的700亩地到底怎么分配,要由农会决定,绝不会因为秀秀是宁学祥的女儿就能分到好地。
革命就是要让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土地的分配。结果干到最后,还是一个老地主在决定土地分给谁。这么拍剧显然是错误的,而且是个无法解释的硬伤。
我们就事论事,没必要把这个错误上纲上线到阶级斗争的高度。
结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硬伤?请有关人士解释说明一下,避免网友们瞎猜,猜成为地主洗白之类的,那就不好了。
我往好了想,就是宁学祥已经有悔过表现,儿子宁可金又是八路军干部,为了不让日军得到粮食,他们一起烧麦子。有了这些表现,民主政府会照顾一下宁学祥的感受,没有马上没收他的地,给他机会缓缓神儿,宁学祥嘴上说是理解了政府的政策,其实是对分地痛心疾首,他也知道自己说的话不算数,只是自我安慰,临死也无法实现把15亩地送给女儿的愿望,只能口头上说说,弥补一下对绣绣的亏欠,怀着刻骨铭心的遗憾一命呜呼。最终落实土地分配的时候,也不会按宁学祥的遗嘱,而是由农会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一定的!
来源:田边的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