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不死”到“打不散” 《归队》为啥好看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6 16:00 1

摘要:当观众在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的同时,也打开了尘封于林海雪原间的民族记忆。这部以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为背景的群像剧,通过小人物的“归队”历程,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与“不灭信仰”的坚韧具象化。剧中人物的命运轨迹,就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缩影——在吉林这片土地上,抗

电视剧《归队》正在热播中,大家普遍反映:很好看。

当观众在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的同时,也打开了尘封于林海雪原间的民族记忆。这部以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为背景的群像剧,通过小人物的“归队”历程,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与“不灭信仰”的坚韧具象化。剧中人物的命运轨迹,就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缩影——在吉林这片土地上,抗联精神早已融入山川血脉,成为永不褪色的红色图腾。

《归队》为什么触动人心?

《归队》聚焦了一支被打散的抗联小队,讲述其成员历经生死考验,向约定联络点艰难集结的故事。剧中“只要打不死,那就打不散”的声音,也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回响,描绘了抗联战士的坚韧与顽强。他们于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即便缺衣少食、孤立无援,仍对日军展开长达14年的顽强抗争。剧集在我省白山市取景,其中的林海雪原,生动还原了抗联战士所处的环境,也让观众更易感知那段残酷历史,也一定不会忘记杨靖宇将军这样的英雄之魂。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孤身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牺牲后被日军解剖,腹中只有草根、树皮与棉絮。杨靖宇殉国是吉林人民永不磨灭的印记,他的坚毅、忠诚,诠释了抗联精神中爱国至上、视死如归的信念。

《归队》刻画的群像,让我们感受到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他们在绝境中奋起反抗的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这正与杨靖宇等先辈的伟大牺牲相呼应。

在吉林,东北抗联精神是一种象征,是一种图腾。

随着《归队》剧情的深入,东北抗联精神于大众视野焕发新活力,正在不断推动吉林红色旅游发展。比如,白山等地的抗联旧址成热门景点,民众踏足英雄战斗过的林海、旧营,近距离触碰历史。比如,通化市的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人们在这里了解抗联战士的英勇事迹,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让红色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归队》的热播,是一次跨越80年的精神对话。

从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吉林这片热土始终在传承着东北抗联精神。从荧屏上的风雪归途到游客脚下的抗联小路,都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归队",是让英雄的精神永远行进在民族复兴的队列里。

来源:悠游吉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