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细心的网友发现:在影视剧《国色芳华》和《尚公主》中,杨紫和孟子义扮演的角色居然选择了周昉《簪花仕女图》里的同一款造型,但总感觉差点意思?真的是因为现在演员太瘦了吗?
细心的网友发现:在影视剧《国色芳华》和《尚公主》中,杨紫和孟子义扮演的角色居然选择了周昉《簪花仕女图》里的同一款造型,但总感觉差点意思?真的是因为现在演员太瘦了吗?
先说答案,并不是说“大头”安在现代妆上,就是唐风了。如果说起唐代审美,很多人印象里肯定离不开这幅《簪花仕女图》,在盛唐及晚唐,还是流行丰腴为美的造型,包括很多影视剧早期参照的就是这幅画,所以荧屏上曾出现很多簪花高髻+大袖衫+诃子衫裙的搭配,说这幅画是“唐代妆造灵感鼻祖”,的确不为过。而现在演员为了自己的固有形象,基本上不愿意眉毛“复古”,仅容许发型做一些改变,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造型才会如此视觉失衡。注:同款造型各有其美,本文不对明星进行外貌评价,只作客观科普。
再聊聊背景。虽然很多书里把这幅画标到了唐代,但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在学术界一直都有争议,共存三种说法,包括唐代说、五代南唐说和宋代说。笔者从服饰和纹样风格来说,更侧重五代时期的说法,最早也可能在晚唐和五代衔接之间。所以若要在唐宋背景的剧里合理出现“簪花仕女图”的仿妆,也要至少等到晚唐。
再谈造型,为何说这幅画的精髓在于造型?因为这幅画里出现了五位贵女和一位侍女,贵女的服饰和造型趋向一致,记忆点太深刻了,包括了短阔眉、诃子、大袖衫、簪花、峨髻等元素。其中最让人有印象的就是这让人看着脑壳可能会有压力的娥髻发型以及被剃成的短阔眉(也有叫蛾翅眉、桂叶眉等)。
虽然发型易模仿,但妆却不易模仿。比如最主要的眉毛部分,这种眉毛基本是需要剃掉或修掉一半,然后再画出形状,所以影视剧里的造型,大部分为了照顾演员公众形象,基本上没有选择剃眉,而且演员相对偏瘦、且画现代妆,此时直接顶着大而高、比例失调的峨髻,便会有一些“视觉缺失感”。
为什么眉毛对造型影响那么大?那我们不得不说这款造型的魅力之处,如果只是高髻那么唐代高髻多到不胜数,峨髻是啥意思,峨就是高而耸,高到比我们常见能看到的高髻都要高,如此之高那么必然高处不胜寒。当时通过享乐来粉饰太平的风气,以夸张妆造来突显贵族间的靡靡之风。
我们再来看李贺这句“金翘峨髻愁暮云,沓飒起舞真珠裙”。李贺出生于晚唐,见证了晚唐到五代的朝代交替,更是目睹了一个时代兴衰转变的过程。
短阔眉便是这个造型所体现出来的精髓所在,短阔眉短小浓密,像蛾的翅膀一样轻盈,末梢上扬,有一种怒其不争质之感。这款眉毛的好处在于更显精神,通常要加宽眉毛,减少额头留白,增加妆面的重心,缓解发型过大容易分散面部注意力的情况。电视剧在额间加了花钿也是同样作用,但用柔美的柳叶眉或中性的自然眉同样很难撑起来。
在一些画作里,常能看到眉尾上扬的眉形来搭配各式高髻。在五代的造型里,常能见到类似造型,无一例外峨髻皆搭配了这种短阔眉,还挺有搭配智慧的。
而在这么高的发髻上,为避免视觉过重,不能太复杂。簪上花朵+步摇簪,以及一些小的配簪即可。这种步摇簪,五代也有出土过类似款式。
牡丹、芍药等依旧是贵女们忠爱的花饰,哪怕不是在花季,还可制成绢花等材质的饰品佩戴。看出簪花风气之盛。唐代一直以来也不是完全以胖为美,包括初唐武周时期的健硕之美,盛唐及之后的丰腴之美,其实都是主张女性自己的魅力绽放,而非刻意要求,所以也不要用“胖”成为唐朝刻板印象。而且目前演员缺失的不是为剧增肥的勇气,而是丢失的仪态以及整体妆造的协调性。并不是说大头安在现代妆上,就是唐风了。
至于这幅古画同款衣服是否真实存在的解读,我在另一篇文章里有提到,还有唇妆,这里就不重复写了。唐代发型多眉形也很多,所以如果要做仿古的造型,可能还得去参照下妆面和发型的整体搭配,如果用同一款眉形硬套不同的发型,那么便会有一种差点韵味的缺失感,难怪网友会认为:虽然发型有参考依据,但妆容还是现代妆,所以貌合神离,整体造型有些缺乏古韵了,你觉得呢?
来源:樱桃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