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真是今年最好的青春片吗?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5 19:10 1

摘要:1991年梅湾镇的深夜,少女叶海棠攥着遗书走向红色邮筒,猫叫一声后,她凭空消失。2026年寒冬的旧小区,老人把信投进同款邮筒,转身也没了踪影。两个相隔35年的消失,像一把钩子勾住了观众——这就是开播1小时热度破19000、评分9.5的《十二封信》。

(文末有福利)

1991年梅湾镇的深夜,少女叶海棠攥着遗书走向红色邮筒,猫叫一声后,她凭空消失。2026年寒冬的旧小区,老人把信投进同款邮筒,转身也没了踪影。两个相隔35年的消失,像一把钩子勾住了观众——这就是开播1小时热度破19000、评分9.5的《十二封信》。这部没有流量明星加持的短剧,仅凭跨时空书信的设定突围而出,既让网友为泥泞中的相互救赎泪洒评论区,也因节奏拖沓、逻辑硬伤引发激烈讨论。如今它已经完结,热度褪去,我们不妨仔细看看,它真有那么好吗?先说说优点。当多数悬疑剧还在依赖穿越重生、平行宇宙的高概念设定时,《十二封信》用最朴素的载体创造了另一种叙事方式。连接1991年小镇与2026年都市的不是时光机,而是一只沉默的邮筒,这种去科技化的奇幻设定反而更具代入感。导演沙维琪摒弃了改变过去的爽文逻辑,转而构建“信能传递却无法完美救赎”的现实框架,这种克制让可能虚浮的奇幻叙事完成了落地生根。然而,即便手握信件穿越时空这样的奇幻设定,《十二封信》也没有围绕这方面来大做文章,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手段来辅助叙事,故事内核始终锚定在人物的情感流转与成长轨迹上。书信成为了勾连1991年小镇与2026年都市的纽带,透过这道特殊的时光通道,观众能清晰看见,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人,虽身处迥异的生活场景,却面临着相近的困境与抉择。如此处理,让“跨时空通信”不再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而是为情感传递保驾护航的必要支撑。但这个设定也有个难以自洽的逻辑硬伤——2026年的沈程作为叶海棠儿子,其存在本身就与时空悖论冲突,无论唐亦寻是否改变过去,沈程都不可能出现。结局为了让主角团圆,强行忽略改变历史会导致沈程消失的核心设定,导致整个时空框架崩塌。这种对核心设定的质疑,严重削弱了部分观众的沉浸感。作为青春疼痛文学,“疼痛”也很重要。藏在这部短剧纯爱外壳下的,是对小镇女性命运的犀利洞察。叶海棠不是个例。她的母亲,不堪家暴离家,从此杳无音信。邻居珍珠,因为腿瘸被人轻视,连想找份工作都难。还有镇上其他女人,要么在丈夫的拳头下忍气吞声,要么在贫穷里熬到麻木。一代又一代,被困在失声的牢笼里。剧中有个场景让人窒息:父亲为了骗房产,当着邻居的面说叶海棠“疯了”,强行把她往精神病院拖。她哭喊着“我没病”,可没人信她——在小镇的话语里,女人的反抗,只会被当成“疯癫”。没有嘶吼式控诉,却通过邻居冷漠的围观眼神,道尽小镇女性的生存困境。但不得不说的是,1991年线存在“为虐而虐”的刻意感。叶海棠父亲的暴力缺乏层次铺垫,校园霸凌情节流于俗套,某些冲突像是把青春疼痛文学的元素硬塞进古镇场景。这种创作手法的争议,使得剧集在情感表达上呈现明显的两极评价。有人觉得,真实、犀利、好哭。但也有人觉得,编剧似乎认为苦难只能用拳头和眼泪堆砌。 在这个发消息秒回、视频通话随时打的时代,《十二封信》用写信这种复古的方式,戳中了大家心里的软处。剧中人等回信的焦虑,其实是我们早就丢了的慢情绪——现在我们发消息三分钟得不到回应就觉得受到忽视。那种“字要想半天,情要沉一阵”的感觉,反倒成了稀罕物。《十二封信》最终呈现的,是一部优点与缺点同样鲜明的作品。它用书信这个复古载体,成功唤起了数字时代的情感乡愁。虽然在叙事逻辑和节奏把控上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是,在追求快的时代,它愿意慢下来,好好写一封信、好好讲一段情。这份慢下来的勇气,本身就是最珍贵的亮点。我们将为点赞数最高的评论送出福袋一份~

来源:凤凰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