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和伟在《伟大的长征》里饰演毛泽东的定妆效果,AI叠图对比显示91.4%的惊人相似度, 消息刚出,微博直接炸锅,三小时冲上热搜第二,话题阅读量飙到4.1亿,有人直言“像得吓人”,也有人质疑“54岁演42岁? 这能行? ”
于和伟在《伟大的长征》里饰演毛泽东的定妆效果,AI叠图对比显示91.4%的惊人相似度, 消息刚出,微博直接炸锅,三小时冲上热搜第二,话题阅读量飙到4.1亿,有人直言“像得吓人”,也有人质疑“54岁演42岁? 这能行? ”
定妆照里那个朦胧的剪影,光线打得巧妙,轮廓若隐若现,就已经让很多人坐不住了。 更有技术流的网友翻出1935年主席的历史照片,做了张AI叠图,结果转发量瞬间冲到8.7万,评论区清一色的“鸡皮疙瘩起来了”、“这波还原我服”。 背后可不是简单化个妆就行,剧组用了好莱坞同款的铂金硅胶倒模技术,但真正厉害的是,于和伟本身底子就接近,特效只微调了两处:鼻梁增高2毫米,下颌收窄1.8毫米,几乎没大动。
假发是真人头发手工织的,每平方厘米塞进4000根头发,光做这顶头发就耗了42天。 身高也没拖后腿,主席1米83,于和伟穿了5厘米内增高,加上特制肩垫和腰封,肩腰比例调到1.5,整个人的气场瞬间拔起来。 声音这块更是较真,剧组请了《觉醒年代》的语音指导,一个字一个字抠湘潭口音。 测试显示于和伟台词基频168赫兹,和1954年主席原始录音的174赫兹只差6赫兹,闭上眼睛听,几乎能以假乱真。
这部剧《伟大的长征》来头不小,中宣部主导,央视出品,预计2026年7月1日上央视一套黄金档。 剧情从1924年跨到1936年,覆盖了四渡赤水、彝海结盟这些大事件,整部剧600场戏,于和伟一个人就占了480场,绝对是灵魂人物。 演青年到中年的毛泽东,年龄跨度从31岁到42岁,对54岁的于和伟来说,压力和挑战都不小。
业内看好的人不少。 豆瓣有个“2026视帝押宝”小组,于和伟以62.4% 的得票率稳居第一。 微博上也有大V发起话题,2.8万人投票,他还是排第一。 《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看完粗剪后说“汗毛竖起,又一个经典诞生”,导演张永新也夸他“把毛泽东的书生意气和雄才大略揉碎了演”。
于和伟的履历很硬,他是白玉兰奖史上唯一一个拿过最佳男配(《军师联盟》曹操)和最佳男主(《觉醒年代》陈独秀)的演员。 2025年他凭《我是刑警》入围白玉兰视帝,最后输给了靳东,不少网友觉得遗憾,这种“补偿心理”也让他成了2026年视帝的大热人选。
从“接着奏乐接着舞”的鬼畜顶流,到如今的毛泽东,于和伟这几年没少折腾。 他演过《军师联盟》里霸气的曹操,《觉醒年代》里文人气的陈独秀,还靠《我是刑警》提名视帝,角色跨度大,但每次都能拿出靠谱的表演。
不是所有人都买账。 有人觉得他“眼睛小、脸长”,和主席形象不搭,甚至直言“胡来”。 也有人翻出他以前演的反派角色,觉得气质上差得太远。 但支持的一方认为“演技大于脸”,唐国强当年也不像,照样成了经典,于和伟在《新三国》里演刘备,已经证明了能驾驭历史人物的复杂面。
于和伟为了这个角色,花了半年研究主席的思想蜕变,琢磨怎么演出伟人风采。 他老婆宋林静也在背后默默支持了他很多年。 1992年两人在抚顺认识,那时于和伟还是话剧团的小角色,宋林静已经是歌舞团的台柱子。 后来于和伟去上海深造,宋林静支持他,还自己苦读两年考进上戏导演系,和他成了同学。 婚后她放弃舞台,专心做贤内助,于和伟好几次说“要不是老婆推我一把,我早不干这行了”。
《伟大的长征》本身是部重磅剧,筹备了三年,美术组五次实地勘景,编剧组四次重走长征路采风。 故事全景展现红军三大主力的征程,一直讲到西安事变结束。 长征从1934年江西瑞金出发,历时两年,转战14省,突破四道封锁线,1936年在甘肃会宁会师,完成二万五千里战略转移,这场壮举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也铸就了长征精神。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于和伟要演的不只是毛泽东个人,更是那段历史的信仰和意志。 早期观众可能更接受古月那样形似的神化演绎,但现在大家更想看有血有肉、有人味儿的伟人。 唐国强当年也靠神似路线闯了出来,被主席后人认可。 于和伟这次挑战,或许正是这种转变的体现。
互动话题:你觉得演历史伟人,形似更重要还是神似更重要? 于和伟版的毛泽东,你更期待哪一点?
来源:西里有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