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角色争议再起:流量明星演技与观众期待为何总是错位?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5 01:08 3

摘要:谁能想到,一部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都市情感剧,竟因主演表现引发全网热议。近日,由当红流量小生李然和实力派女演员苏瑾联袂出演的新剧《城市之光》上线后,豆瓣评分一路震荡。网友分成两派,有人力挺“颜值即正义”,有人吐槽“演技拖后腿”。这场围绕偶像与实力的较量,到底藏着怎

谁能想到,一部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都市情感剧,竟因主演表现引发全网热议。近日,由当红流量小生李然和实力派女演员苏瑾联袂出演的新剧《城市之光》上线后,豆瓣评分一路震荡。网友分成两派,有人力挺“颜值即正义”,有人吐槽“演技拖后腿”。这场围绕偶像与实力的较量,到底藏着怎样的行业逻辑?

开播即话题:偶像滤镜失灵还是观众审美升级?

说实话,这几年国产剧市场变化太快了。一边是平台不断推出新面孔,一边是老牌演员稳扎稳打,但真正能让观众买账的,还得看作品质量。《城市之光》自带热搜体质,上线首日播放量破亿(数据来源:2025年《中国娱乐产业发展报告》),但评论区却一片分裂。

不少粉丝表示:“李然帅气又有少年感,剧情再平淡也能追下去。”可另一头,不少路人直言:“台词功底差点意思,每次情绪爆发都很出戏。”其实,这种争议并不新鲜。从早年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到去年的现象级大剧《如梦令》,每逢顶流主演,总会伴随类似讨论。

业内人士怎么看?据娱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2025年间,“明星带动收视”效应有所减弱,而“内容驱动口碑”成为主流趋势。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观众对影视作品要求越来越高——不只是看脸,更要看真本事。

表演短板暴露:流量时代还能靠颜值吃多久?

细扒李然在剧中的表现,他确实长了一张青春无敌的脸,可到了需要展现复杂内心戏份时,总感觉差了点火候。有网友调侃:“他哭的时候我只想快进。”这种反馈,其实反映出一个普遍问题——不少年轻演员过于依赖外形优势,却忽略了基本功的重要性。

当然,也不能全怪新人压力大。毕竟,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这样,高强度拍摄、密集宣传、短时间磨合,对任何艺人都是考验。但回头看看苏瑾,她饰演职场女强人的几场重头戏,无论眼神还是语气,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物立住了。这种对比,就显得更扎眼。

根据2025年行业白皮书的数据,在过去一年里,有超过67%的受访用户表示,“更愿意为有真实表演能力的演员买单”,而非单纯追星。这说明大众审美真的变了,以前那套靠造型、营销撑起热度的方法,如今已经行不通太久。

市场转向理性消费,“饭圈经济”逐渐降温

其实,把目光放远一点就会发现,无论是哪代偶像,都逃不过被比较和质疑。从“小鲜肉”到中生代,再到老戏骨,每个人都经历过成长阵痛。但现在不同的是,新一代观众的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不再盲目跟风,更注重自我判断。《城市之光》的舆论风波,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人为爱豆打call,也有人用脚投票选择退出追更行列。

数据不会骗人。娱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同类型都市情感题材中,仅有不到15%的项目能够持续保持高口碑,大部分在开播后一周内出现明显下滑。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就是主演综合素养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大众挑剔胃口。(基于公开报道整理)

如何走出争议怪圈?或许该给新人更多机会,也别吝啬批评

回归现实,大多数新人不是没有潜力,只是在快速工业化生产节奏下,很难静下心来钻研角色。如果说过去几年“速成式走红”还能勉强糊弄,那现在留给他们试错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年轻艺人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希望粉丝们别只盯着颜值,多关注作品本身,这样才能推动整个行业良性循环发展。(基于公开报道整理)

结尾时想问大家一句:《城市之光》的这轮争议,是不是也提醒我们,该用什么标准衡量好演员?你觉得未来还会继续迷信所谓“天选流量”,还是愿意为真诚表演买单呢?对此你怎么看?

#头条娱乐评论#

关联‘2025 影视综热门榜单’百科词条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小蚂蚁的影视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