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懿传》的后宫故事里,富察琅嬅和如懿是两种差异极大的皇后形象。富察琅嬅常被冠以“虚伪”的评价,可从诸多方面来看,她就是比后来的继后如懿更契合封建王朝对“皇后”的要求,尤其是在如懿双标这一点上,更凸显出琅嬅的“合适”。
在《如懿传》的后宫故事里,富察琅嬅和如懿是两种差异极大的皇后形象。富察琅嬅常被冠以“虚伪”的评价,可从诸多方面来看,她就是比后来的继后如懿更契合封建王朝对“皇后”的要求,尤其是在如懿双标这一点上,更凸显出琅嬅的“合适”。
富察琅嬅对皇长子永璜,虽说不是打心底喜欢这个庶出的孩子,但在封建礼法下,“嫡母”的身份让她在明面上得保持公平。要不是富察夫人在背后唆使下人,琅嬅也不会落下苛待永璜的名声。这说明她的一些不当行为,更多是被家族和周围环境影响,不是她本身就坏透了。
富察琅嬅有自己的小团体,可也尽量照顾后宫嫔妃。不过,她一进府就给如懿和高晞月送了藏有避孕药的手镯,高晞月一直跟着她,盼孩子盼了好多年,从这事儿能看出,她并非像表面那般对所有嫔妃都一视同仁,只是针对如懿、高晞月这些对她后位有威胁的人。但在古代封建统治阶层的背景下,后宫本就是权力争夺的场所,这种针对“威胁者”的手段,就如同现在职场中为了利益拉帮结派打压对手一样,在当时的皇权逻辑里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而对于纯贵妃、玫嫔、仪贵人,还有后来的金玉妍这些不会对她构成威胁的嫔妃,琅嬅不仅不阻拦她们备孕生子,还支持她们多为皇室开枝散叶。玫嫔快生产时,她安排安华殿的师父诵经祈福,希望母子平安;纯贵妃儿女双全,她也认可这是为皇室增添了福气。必要时,她还会亲自去照料,尽到了正宫皇后“管理后宫、让皇室子孙兴旺”的责任。她的好与坏分得很清楚,只针对特定的人,这种“有选择”的公正,在封建后宫的规则里,是一种很实际的生存和管理办法。
琅嬅生性节俭,经常自己核算后宫的开销。她当皇后的时候,尽力不让后宫的事打扰到乾隆,让皇帝能专心处理前朝的政事。在她的管理下,就算嫔妃们各自有心思,也不敢明着闹起来,都对她这个正宫嫡妻十分恭敬。这是因为她背后有强大的富察氏家族撑腰,也因为她严格维护封建的等级秩序,用“规矩”和“礼法”把后宫管得服服帖帖,营造出一种表面上平静、等级分明的氛围。就像和敬公主说的,如懿管理后宫的能力确实不如富察。富察和乾隆即使只有表面上的夫妻情深,遇到事情也能有商有量,即便乾隆行为有失,富察也会婉言劝诫。富察当皇后时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可如懿自己穿戴奢华,却抠接生姥姥和太医的赏银。富察皇后在的时候,后宫妃嫔表面上风平浪静,谁也不敢当面冒犯皇后,可如懿当皇后时,实在压制不住嘉妃和炩妃,后宫秩序混乱,甚至需要皇帝来断案。
(备注:闲暇时刻,琅嬅也在盘算后宫开支,为乾隆分忧,这点确实贤惠。)
比如:如懿封后之后,联合众人打击金玉妍本没什么可说的,可当天晨会却开得渐渐走向奇奇怪怪的画风,尽显她的双标和短板。金玉妍在晨会上句句讽刺如懿是二婚填房。她这样直接怼新任皇后,实在不明智。这个时候如懿教训两句就可以了,可她突然一下把金玉妍从嫔升到贵妃,当时帮忙打围剿的魏嬿婉和纯贵妃直接看晕,魏嬿婉的表情当时就悟了,觉得敢情听如懿的话不给升职,骂如懿是继室马上就能晋升?给耳环那段也是,说耳环的事儿就说耳环,却提其他早已被皇帝罚过的事(备注:是惢心进慎刑司断腿的事),这不是摆明了拿过去的事公报私仇吗。容佩传达旨意时,一会“赠予”一会“赏赐”,语无伦次,如懿还说“赏也是罚,罚也是赏”,要是想借晨会杀鸡儆猴,昨天晚上就应该对好口风。如懿作为上位者,刁难下属可以,但不能拿这些没道理的事出来当理由,这样根本不能服众,怎么看都感觉都是一种临时起意的折磨人,琅嬅做皇后时,虽然也有不待见的嫔妃(备注:有兴趣回看一下剧情,如懿做娴妃的时候,富察皇后开晨会她公然打瞌睡,琅嬅虽然不喜欢她,但是也没和她计较),但是从来没有拿到台面上去羞辱她们的尊严。穿耳洞时,金玉妍的恨、其他嫔妃的反应都合理。翊坤宫这边复盘时,海兰说“有理有据”,如懿说“宽严并济”,后来如懿还跟乾隆说,这是打压一下依仗母族的风气?既然格局这么大,晨会时怎么不说呢!她一边说着要平等,可在处理后宫事务、对待下属时,却有着明显的双重标准,全凭自己的喜好和当时的情绪来,完全没有作为皇后应有的公正与稳重。
如懿追求的所谓平等和真情,在实际操作中充满了双标,和封建王朝对皇后“作为礼法象征”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嫔妃们在琅嬅当皇后时被“规矩”压着,到了如懿这里,压抑的情绪和野心慢慢暴露出来,甚至公开羞辱妃嫔的事都摆到台面上来了。不是如懿没能力,而是她的双标和想法与封建王朝对皇后的期望不一样。封建王朝需要的皇后,是维护秩序、代表礼法、能让皇帝没有后顾之忧、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的“贤内助”,不是像如懿这样充满双标、追求个人感情和平等的“伴侣”。
富察琅嬅的“虚伪”,其实是她为了适应封建皇后这个角色所做的伪装和妥协。她清楚自己的使命是维护皇家的脸面、稳定后宫秩序、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她的行为可能不够“善良”,但准确地符合了封建时代对皇后的所有要求:出身名门、遵守礼法、维护皇权、把后宫管理得很好。而如懿,她的双标和所谓的善良平等意识,在那个时代太“超前”且不切实际,和封建皇权的核心需求冲突,这也注定了她当皇后时的艰难和最终的悲剧。所以,就算富察琅嬅很“虚伪”,但从封建王朝的运行逻辑来看,她就是比如懿更“适合”当皇后。
来源:翠玉珠宝信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