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雪录》中的信王妃,只在回忆片段里出现过几秒,但她却是推动剧情不可缺少的一员。信王妃是燕泽的母亲,她的死因总透着一股蹊跷。好好的一位王妃,既不掺和宫斗,也不沾惹权谋,怎么就突然中毒没了?
《朝雪录》中的信王妃,只在回忆片段里出现过几秒,但她却是推动剧情不可缺少的一员。信王妃是燕泽的母亲,她的死因总透着一股蹊跷。好好的一位王妃,既不掺和宫斗,也不沾惹权谋,怎么就突然中毒没了?
直到秦莞和燕迟从钱嬷嬷嘴里扒出那段皇室秘辛,才发现这背后藏着的真相,比剧里任何一场厮杀都让人脊背发凉 —— 害死她的,竟然是一句她自己都没放在心上的话。 要捋清这事儿,得从当今皇帝的真实身份说起。
随着大结局的临近,当今皇帝的身份被渐渐揭开。原来 “皇帝”,根本不是当年太后养大的那个皇子,而是他的双胞胎弟弟严涵(后来冒用身份时也被称为燕涵)。 当年太后生下一对双生子,可其中一个(也就是严涵)先天不足。那会儿宫里规矩多,说刚生下的孩子如若先天不足,死在宫里是不吉的。
彼时太后还只是个贵妃,当时的皇后本就对她不好,她自己都朝不保夕更别提为自己争取什么了。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也为了不让人提前对这个孩子动手。太后心一横,偷偷让人把严涵送出宫,对外只说生了一个儿子,就是燕淮。
谁成想,严涵长到七八岁时,偷听到了自己的身世。看着哥哥燕淮在宫里当锦衣玉食的皇子,自己却流落在外,这股子怨怼像野草似的疯长。他偷偷参了军,混进傅成义的队伍里,凭着狠劲和心计成了傅成义心腹。
风雷岭那一战,他亲手杀了傅成义和亲哥燕淮,扒下燕涵的衣服换上,用烧红的刀割掉了腰上的胎记,这是他和双生哥哥身份的证明。就这么顶着 “燕淮” 的身份回了宫,成了如今的皇帝。 也就是他刚回宫那会儿,身上带着伤,负责给他治伤的正是信王妃。
信王妃医术好,性子却直来直去,处理他腰上的伤口时,瞅着那块胎记随口说了句:“刚才差点把这胎记当成腐肉给割了。” 就这一句话,成了催命符。 严涵这皇位坐得本就心虚,最怕的就是有人发现他和燕淮的不同。腰上的胎记,是他最隐秘的 “身份标记”,连他自己都恨不得抹去。信安王妃这句话,在他听来,无异于 “我发现了你的秘密”。
当场他没发作,转头就叫来了心腹太监袁庆,给信王妃下了毒。 可怜信王妃到死都蒙在鼓里,压根想不明白自己哪句话说错了,就这么稀里糊涂丢了性命。她一死,信王也不明不白而死。最惨的是他们的儿子燕泽,那时还是个孩子,进母亲房里时口渴,随手喝了桌上一口剩茶,就被残留的毒给毒瞎了双眼。
后来燕泽在外寻医多年,眼睛治得七七八八,秦莞给他疏通经络后,看着是好得差不多了。但依着燕泽后来的心思,说不定眼睛早就好了大半,故意装着没痊愈 —— 一个 “瞎眼” 的皇子,总比一个眼明心亮的更不招人防着,不是吗?
这些年燕泽憋着一股子恨,搞了个 “天道社”,用“替天行道”蛊惑人心,收了一群和他一样偏执的人,名为 “替天行道” ,实则培植自己的势力以图谋权篡位。成王、太子接连出事,他终于等到了机会,联合皇后占了皇帝寝宫,想杀了严涵再嫁祸给袁庆,自己登基。
可惜秦莞和燕迟早看出了猫腻,带着人冲进宫救下了中毒的严涵。最后关头,燕泽红着眼要杀严涵,反被对方用簪子捅死。一场闹剧下来,严涵也没活成,身后事全扔给了太后。燕泽到死都没坐上龙椅,反倒把自己的小命搭了进去。 回头再看信王妃的死,真是让人唏嘘。她本是局外人,就因为一句无心的实话,撞破了严涵最想掩盖的秘密,成了人家的眼中钉。
说到底,严涵杀的哪是信王妃,他杀的是所有可能威胁他皇位的 “隐患”,哪怕这个隐患只是一句随口的话。 《朝雪录》里的这段剧情,把 “伴君如伴虎” 四个字演得淋漓尽致。不知道你们看到这儿,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替信王妃觉得不值?
来源:倾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