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大明王朝1566》时总有人问,严嵩心里到底想让谁接严党的班,是亲儿子严世番,还是一手提拔的胡宗宪?
看《大明王朝1566》时总有人问,严嵩心里到底想让谁接严党的班,是亲儿子严世番,还是一手提拔的胡宗宪?
表面看,严世番是亲骨肉,天天跟在严嵩身边打理党羽;话里话外的意思,又跟胡宗宪最亲。
可细琢磨就知道,严嵩的心思比这深多了:他既想让严世番接,又盼着胡宗宪扛,最后却发现,俩人都接不了这个烂摊子。
一、
先说说严世番。
在严嵩面前,严世番是“自己人”,这是胡宗宪比不了的。严党不是简单的官场派系,更像个利益集团,里面全是靠严家吃饭的人。
这些人认的是“严”字,不是“胡”字。严嵩心里清楚,只有严世番接位,这些人才不会散伙。
有个细节很明显。严世番总爱跟人吹“我爹的事就是我的事”,严嵩听见了也不拦着,甚至还默许他插手吏部的事。
有次严世番想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到浙江当知府,严嵩明知这人贪,还是点了头。为啥?
因为他知道,严世番得有自己的人手,将来才能镇住严党里的老油条。
要是换了胡宗宪,那些人肯定不服——“你一个外人,凭啥管我们严家的事?”
可严嵩也知道,严世番是块“扶不起的料”。这小子太狂,总觉得谁都不如他,连裕王都敢得罪。
有回严世番扣了裕王府的冬衣,严嵩气得骂他蠢货,可还是得出面擦屁股。严嵩心里门儿清,严世番能镇住严党,却守不住严党。
他没学会“藏”,更没学会“让”,眼里只有利益,没有分寸。将来自己一倒,严世番肯定会被清流撕碎,严党也得跟着完。
二、
再看胡宗宪。在严嵩眼里,胡宗宪是“能办事的人”,这是严世番比不了的。
严党要想长久,光靠结党营私不行,还得有“实绩”,不然嘉靖早把他们踢了。
胡宗宪抗倭能打胜仗,治民能稳地方,正好成了严党的“遮羞布”——嘉靖就算知道严党贪,可看在胡宗宪能办事的份上,也会多留严党几年。
严嵩对胡宗宪,比对严世番还用心。
胡宗宪刚到浙江时,严嵩特意把自己的旧部调给他当副将,还私下嘱咐“凡事多听胡总督的,别自作主张”。
有次严世番想从胡宗宪那调军饷填自己的窟窿,严嵩直接拦了:他怕胡宗宪手里没兵饷,打不了倭寇,坏了严党的根基。
在严嵩心里,胡宗宪是严党的“门面”,得护着。
可严嵩也明白,胡宗宪不是“自己人”。
胡宗宪心里装的是百姓和江山,不是严党。有回胡宗宪查出严党在浙江私分军饷,没跟严嵩打招呼,直接把账本递到了嘉靖那。
虽然没指名道姓,可严嵩知道,这是胡宗宪在“划清界限”。
他心里清楚,胡宗宪就算接了严党,也不会按严党的规矩来,早晚得把严党改成“胡党”,到时候严家还是得靠边站。
三、
所以严嵩的心思其实很矛盾。
他想让严世番接位,保住严家的名声和利益,可又怕严世番把事办砸;他想让胡宗宪撑住严党的场面,可又怕胡宗宪脱离自己的控制。这种矛盾,在一件事上体现得最明显。
有次胡宗宪打了胜仗,嘉靖赏了他不少银子,还想升他的官。
严嵩却从中拦了,只让他继续留任浙直总督。为啥?因为他既想让胡宗宪在外面办事,又不想让他在京城掌权:怕他跟清流走太近,也怕他压过严世番的风头。
四、
说到底,严嵩心里根本没有“真正的接班人”。严世番是“自己人”,却没本事守业;胡宗宪是“能用人”,却不是自己人。
他既想保严家,又想保严党,最后却发现,这俩根本保不住。
严党从一开始就错了,它靠嘉靖的默许活着,靠利益捆绑着,没有真正的根基。
不管是严世番还是胡宗宪,都救不了它。
后来严党倒台,严世番被斩,胡宗宪告老还乡。
严嵩坐在空荡荡的府里,手里攥着严世番和胡宗宪的奏折,估计也想明白了:自己一辈子算计,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严党从来就没有接班人,因为它从一开始就不该存在。
来源:邻家小枣闲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