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亮剑》这部剧,大家伙肯定都看过,可每次看到结尾授衔那段,李云龙和孔捷还凑合,丁伟却一脸不服气的样子,总觉得他本事不小,怎么就止步少将了呢?后来多翻翻原著和相关资料,才明白,丁伟在东北那几年干的几件事,确实拉低了他的印象分。
说起《亮剑》这部剧,大家伙肯定都看过,可每次看到结尾授衔那段,李云龙和孔捷还凑合,丁伟却一脸不服气的样子,总觉得他本事不小,怎么就止步少将了呢?后来多翻翻原著和相关资料,才明白,丁伟在东北那几年干的几件事,确实拉低了他的印象分。
丁伟在剧里他可不是省油的灯。抗日时候就当过团长,接李云龙的班,带新一团打得日军没脾气。解放战争一开打,他跟孔捷一块儿去了东北,隶属东北民主联军,后来成了四野的骨干。丁伟打仗有眼光,平安县城那仗,他先看出敌情,安排炮火覆盖,部队少损耗就赢了。
辽沈战役里,他的纵队冲锋陷阵,围城攻坚,拿下锦州后还堵住廖耀湘的西进军团。按原著描述,他一个师就能横扫对方一个军,这战绩搁谁身上都得是中将起步吧?钟伟将军的经历也类似,红军出身,长征过草地,抗日在晋察冀打游击,解放战争指挥十二纵队,辽沈战役立大功,49军军长,建国后北京军区参谋长。这样的履历,为什么没上将?历史资料显示,授衔看的不光是战功,还有资历、贡献平衡,四野部队多,钟伟红军时期资历不算最老,抗日贡献虽大,但比起一些老资格的兵团级干部,还差那么点火候。
可丁伟在小说里授少将,主要卡在东北那段。原著里写得清楚,丁伟到东北后,部队补给紧巴巴,他就想辙搞钱。头一件,开烧锅酿酒。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部队用粮食发酵酿高粱酒,自己人喝了暖身不说,还往外卖。东北冬天冷,酒好卖,换回布匹粮食,短期看是解了燃眉之急。但军中禁酒是铁规矩,酿酒卖酒败坏风气,影响战斗力。
钟伟将军历史上也有类似小毛病,四野部队在东北打仗时,有些单位为补给私下做买卖,钟伟的部队被指过纪律松,抢兄弟单位弹药啥的,虽不是酿酒,但性质差不多,都是为部队谋福利却踩了红线。
第二件,贩卖烟土。这在原著里提了,丁伟为筹资金,收购烟土转手卖。烟土就是鸦片,那时候东北乱,贩子多,丁伟联系上,部队夜里运货,赚差价买武器。听起来是为打仗,可这触犯大忌,军人不沾毒品是底线,贩卖更糟,败坏军誉。
第三件,休整时派兵进城跳舞。部队打仗累,丁伟批准士兵去哈尔滨舞厅放松,拉女人跳,深夜才回。东北解放初期,城市娱乐场所多,苏联影响下舞厅流行,但军人去那儿松懈纪律,容易出事儿。原著里丁伟没管严,部队风气受影响。钟伟将军历史上是直性子,部队管理有粗放的地方,四野整顿时他挨过批。
再想想,为什么李云龙和孔捷也少将?李云龙闯祸多,私报仇降职,战场抗命;孔捷冲动,忽略指令。但丁伟的蠢事更特殊,在东北关键期,影响了四野形象。四野是主力野战军,纪律严是林总的风格,钟伟授少将也和这有关,资历浅加小败仗,平衡时就低了。
而丁伟的经历给后人提个醒,打仗猛不等于全能,纪律是命根子。东北那几年,他本该稳扎稳打,积累资历,却因几件小事儿栽跟头。钟伟将军一生骁勇,辽沈战役堵截廖耀湘兵团,立下赫赫功劳,可授衔低了点。但授衔是综合考量,四野上将中将多,钟伟的十二纵不是最主力,红军资历比不过黄永胜那些,抗日时期在边区,贡献平衡时就少将了。
来源:梦回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