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悟空刚在平顶山收拾完金角银角,转头就在金兜山遇上硬茬子。那青牛精扛着个圈子往洞口一蹲,扯着嗓子喊“猴儿来战”。咱老孙哪儿受过这气?轮起金箍棒就冲上去,结果棒子刚碰到那圈子,“嗖”一下就没影了——好家伙,这哪是打架,分明是拿吸铁石收废品呢!
孙悟空刚在平顶山收拾完金角银角,转头就在金兜山遇上硬茬子。那青牛精扛着个圈子往洞口一蹲,扯着嗓子喊“猴儿来战”。咱老孙哪儿受过这气?轮起金箍棒就冲上去,结果棒子刚碰到那圈子,“嗖”一下就没影了——好家伙,这哪是打架,分明是拿吸铁石收废品呢!
原著里写得清楚,孙悟空后来搬来李天王的照妖镜,人家圈子该咋亮咋亮;哪吒扔出六件兵器,转眼全进了青牛的口袋;连火德星君放火龙火马,都跟给人家表演烟花似的。这事儿就像街头霸王遇上玩套路的老师傅:你拳头再硬,人家掏出个捕兽夹,直接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难怪原著里叹口气说:“百计千方难取胜,全靠法宝来救命。” 这法宝哪儿是青牛脖子上的圈?分明是老君给猴子上的第一堂“社会课”——告诉你天外有天,别总拿棒子当万能钥匙使。
要说老君怕猴子,先得说说八卦炉那档子事。好多人觉得老君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反让猴子得了火眼金睛,是技术不行。但您翻开原著瞧瞧,老君把猴子扔进炉子时,特意跟看炉的说“用文武火,炼去他的野性”——啥叫文武火?就是小火慢炖加大火猛烧,压根不是要烧死他,是想把这野猴子回炉重造,炼成道家的正经神仙。
更有意思的是炉子构造。八卦炉分八个方位,老君偏偏把猴子塞在“巽宫”——巽就是风,这地方没火但全是烟。所以猴子没被烧死,反被烟熏成了红眼病。这哪儿是失手?分明是老君算准了猴子躲在风口,偷偷留了条活路。就像老师给调皮学生出考题,看着难其实全是送分题。后来在金兜洞,老君下来收青牛时,特意说“这圈子是我过函谷关时用的”,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小屁孩,我这宝贝比你岁数都大,收拾你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要论仙界辈分,老君那可是“开天辟地之祖”。啥概念?就相当于宇宙大爆炸时他在边上记笔记,盘古拿斧头开天辟地时,他手里的拂尘还沾着创世的灰呢。孙悟空那点本事,在他眼里跟小孩玩泥巴差不多。
您看原著里老君的打扮:头戴道冠,身穿八卦紫袍,脚踩祥云,手里拎着紫金葫芦——这可不是臭美,而是道家最高境界的象征。他炼丹炉都是用昆仑山的五金之精炼的,随便拿出个法宝都够神仙们研究半辈子。再看孙悟空,学的七十二变是菩提老祖偷偷教的“旁门左道”,筋斗云就是个逃命技能,连地府生死簿都没看懂全本。
金兜洞那场架,老君收拾青牛时根本没动真格。他拿出芭蕉扇晃了两晃,那牛就跪地上不动了。要知道这扇子能扇灭八百里火焰山,铁扇公主拿小扇子都把猴子扇飞了,老君手里可是正版神器。他要是真想收拾猴子,当年在炉子里调调火候,或者给青牛的圈子加点“禁佛”属性,孙悟空早凉透了,哪还有机会搬救兵?
有人问,老君这么牛,为啥总让坐骑、童子出来搞事?这就像武林盟主不会亲自跟街头混混动手,真要出手也得找个“清理门户”的由头。老君作为道家始祖,跟孙悟空这种“野生妖怪”直接动手,传出去多没面子——“您看那老爷子,跟个刚出道的毛猴子较真,掉价!”
让青牛精出面,其实是老君给佛道两家留台阶。一方面敲打猴子:“你虽入了佛门,道家的规矩还得学”;另一方面给如来面子:“你看,我没亲自出手,让晚辈陪你玩玩”。这就像大人吵架,让小孩先去放个话,自己在后面压阵。原著里青牛精被收服时,老君对猴子说:“你再闹下去,小命都不保了”——这话听着像吓唬,其实是老父亲疼孩子:“傻小子,再作下去没人罩得住你了!”
现在好多电视剧把老君演成个颤巍巍的老头,被猴子一闹就慌了神,这纯属胡扯。原著里的老君,笑的时候藏着佛性,怒的时候带着道威,是个深藏不露的狠角色。他对猴子处处留情,不是怕,而是道家“慈悲为怀”的另一种玩法——就像园丁看见歪脖子树,不会直接砍了,而是慢慢修剪。
您瞧他两次手下留情:八卦炉留了风口,金兜洞让青牛点到为止,这哪是怕?分明是顶级高手对新手的“试炼”。就像老话说的“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老君看孙悟空蹦跶,就像看孙子玩鞭炮,知道他掀不起大浪,反而乐得看他折腾出点新花样。最后老君骑牛回兜率宫时,“一阵香风过,人就没影了”——这才是真正的大佬,不动声色就把事办了,比咋咋呼呼的孙悟空段位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函谷关前一头牛,兜率宫里炼春秋。
莫笑老君骑牛走,他让天地换过轴。”
——这牛背上驮的不是普通神仙,是整部《西游记》里最被低估的智慧。当孙悟空还在用棒子丈量世界时,老君早把佛道恩怨、仙妖劫数,全炼进了那一炉丹火里。说白了,人家不是怕猴子,是懒得跟小孩一般见识罢了。
来源:梦蝶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