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云龙这人,脾气真是倔得很。他向来不会绕弯子,摆明了——嘴上咱磕不过你,不如动手来得痛快。要吵架?没兴趣,用拳头解决。谁不服,就“野司见”。这画面,谁看了不得直呼爽快?
李云龙这人,脾气真是倔得很。他向来不会绕弯子,摆明了——嘴上咱磕不过你,不如动手来得痛快。要吵架?没兴趣,用拳头解决。谁不服,就“野司见”。这画面,谁看了不得直呼爽快?
其实,要说《亮剑》里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坐直了身子,八成得数王有胜守仓库那出。那种钢筋铁骨的“轴”,加点小人得志的窃喜,再夹杂点怨气和委屈,活脱脱就像身边那个拧脾气的邻居小老弟,戏没白看。最妙的还是穿帮的那处——一个野战军里两帮人,身上的军装颜色咋对不上号?土黄的跟灰的,站一起像两伙外地来的。
你要说正常,按理也不正常。很多人嗤笑:那年头老解放装备哪有统一过?但是你要细想,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军装的事儿啊,背后水深着呢。讲起来绕,是一桩大实事。
事情说回仓库那天。淮海战役正打得激烈,枪炮声没断过。段鹏那小子一马当先,嚷嚷着就把侦察连带进了国军老巢。瞅见仓库,囫囵吞枣地清点了物资:衣服一大堆,鞋子也不少。什么新不新,管它的,塞满麻袋拖出来先。
但那时啊,打仗的粮食弹药才最要命,这些“穿的戴的”都算不上当务之急。段鹏有自己算盘:找个人守着,别让其他部队给顺手牵羊了。你看,王有胜就这么被点了兵。兄弟一脸委屈,心里还多少有点得意。穿着新连靴,站大门口,看见一队队穿草鞋的队伍路过,王有胜就不自觉拍掉靴子上的尘土,心想这样才像个讲究人。
结果这“新鞋快乐”没撑几分钟。五师的人气势汹汹地过来了。领头的小队长当王有胜面,好像旧社会地痞似的,迈步就要开箱子。王有胜嘴巴笨,但人倔,“这仓库是二师的,哪轮到五师乱翻?”结果小队长根本不吃那一套,一把撕了门封,回头大手一挥:“弟兄们,能搬多少算多少!”
事情一下失控,王有胜横也拦不住,竖也挡不了。气得他“呲着牙”在后面骂,真是又急又气。他还没发完火,就被小队长啪一巴掌扇得差点噎过去。五师那帮人像饿狼一样,把库里的东西抢得七七八八。王有胜坐地眼泪都憋出来,窝囊本都本狗,嚷也没人搭理。
正在这节骨眼上,李云龙带人路过。王有胜像抓救命稻草似的,上来抱住李师长的腿,那一刻真没半分军姿,急得像个赌输的小孩,眼圈一红,“李师长,他们五师欺负人,抢的还打人!”李云龙火冒三丈,二话不说掏枪朝天啪啪打,吓得那群抢东西的停了手。老李大嗓门开骂:“都给我放下,再往前一步我就突突了你们。”
这一场面够刺激,但更带劲的还在后头。李云龙把王有胜叫到跟前,拍拍他的肩,像自家兄弟似的说:“行了,谁打你你找谁去,给他两耳光,不用留情。”王有胜早憋了一肚子火,抡圆了胳膊打回去,五师那小队长啐气又不敢还手,脸都憋红了。可这下,大事儿闹大了。没完呢。
五师师长李栗也赶来了。一瞧状况,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谁大得胆子,敢打我的兵?抓起来!”眼看两帮人真要杠上。说实话,那一刻气氛真是剑拔弩张,燥热得像初秋的午后,随时能炸。
不过李云龙是什么人?一身浑气勾着李栗,不卑也不亢,见招拆招,说的话也没个正经道,但偏能唬住人。李栗见他这派头,一时也硬不下去,只能临阵收兵。
说到这,还是军装这茬。二师土黄,五师灰色,咋就对不上?其实这里面讲究大了。那时候解放军几路大军,后勤各管各的,军装材料、版型根本谈不上统一。每个军区有自己做衣服的小作坊,东家做斜襟,西家做扣带,颜色也五花八门。有的是从鬼子据点缴来的成品,有的是用缴获布料紧赶慢赶缝的,能穿就行。
像李云龙带的二师,原本属于中原野战军,是后来临时被调来淮海前线的。你仔细看剧也能琢磨出来,李云龙时不时和“老首长”抱怨:“咱啥时候回归队伍?”那情绪,真像一方水土养一方兵,走到哪都是客。
话说回来,其实各军区这么混穿,也不是一觉醒来就成了这样。打仗拼的是效率、是命,哪有功夫照顾什么外观。咱也都知道,八路军早年物资匮乏,那种缺吃短穿,换身像样军装都算奢侈。新兵进来一人只能发一套军衣,破了补、补了穿。就算到了四九年,能让所有部队穿上棉衣,已经天大的馈赠。
中途调兵,士兵仍是原班人马,带着原区的军服就地参战。后勤再咋调配,换装根本追不上奔波的部队。你说谁衣服啥样,那真全靠运气、归属地。李云龙他们一时哪会有人安排“换队服”?还是原配中野紧缺军装,有啥穿啥,颜色、样子、线头都不讲究了。
后来淮海一仗下来,各支队伍的老底都端在明面上。你见过合照吗?开头是灰的,中间混杂着黄的,后面还夹杂着蓝的旧衣裳。归根到底,打仗嘛,不论你新衣旧衣,能顶风受寒,不被冻死饿死,就是大幸。
其实,这混乱也有人觉得心里不是滋味。那一批老解放,有的苦笑:“解放军穿的也有‘五颜六色’的一天。”可这五颜六色,恰恰是一代人的见证。你站在历史书后头回望,衣着的不同,是每条血路上的印记,也是旧中国兵荒马乱的注脚。
至于后来军装怎么统一?那也得等解放后,条件允许了,军工体系才慢慢建起来。那时候,部队分析过为什么得统一:有了规矩,也能让队伍更有“正样”。可在血与火割据天下的时候,没人会嫌弃队友穿哪色军衣。能不能活下来,才是头等大事。
所以再回头看《亮剑》那个仓库片段,其实挺感慨的。一群姿态粗鲁的兵,几个穿错了地界的制服,人情冷暖、救急扶危,都在那几面仓库门里荡来荡去。有冲突,有委屈,也有时代留给他们的无奈。
说不定,王有胜那一刻拍掉靴上泥,把新鞋试了试脚,心里想的是:“抢来也是穿,扔了也是丢,咱苦成啥样都得活个样子。”这种小心思,谁还记不得当初生活里那点盼头?
一段往事,几句闲话。故事留在那里,人也消散了。可是那一地鞋子的灰,那制服上的色差,却没那么容易被时光抹平。谁说衣服的颜色不能写进历史里呢?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