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力荐!40集年代大剧来袭,张嘉益秦海璐领衔,又有好剧看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4 23:07 3

摘要:央视刚把《主角》推上热搜,朋友圈已经炸出两种声音:一种是“终于有部讲秦腔的剧了”,另一种是“刘浩存能扛住忆秦娥吗”。先别急着下结论,这部戏最狠的地方压根不在演员,而在它把“传统艺术怎么活”这个老话题拍出了新疼点。

央视刚把《主角》推上热搜,朋友圈已经炸出两种声音:一种是“终于有部讲秦腔的剧了”,另一种是“刘浩存能扛住忆秦娥吗”。先别急着下结论,这部戏最狠的地方压根不在演员,而在它把“传统艺术怎么活”这个老话题拍出了新疼点。

先说最直观的。预告片里张嘉益一嗓子秦腔吼出来,弹幕齐刷刷飘过“这不是白嘉轩附体吗”。但细看角色,胡三元比白嘉轩更“轴”——他当团长第一件事是拆了自己亲侄子的主角戏,就因为“嗓子不够厚”。这种不近人情的严苛,恰恰是老艺人口中“戏比天大”的具象化。秦海璐演的老师更绝,拿戒尺打学生腿那段,镜头没给特写,但光听声音就让人想起小时候被钢琴老师用卷起来的谱子抽手背——疼的不是肉,是那股“你将来要谢谢我”的劲儿。

刘浩存的争议其实挺冤。忆秦娥前半段就是个被排挤的放羊娃,怯生生的眼神和僵硬的身段反而成了人物底色。真正难的是后半段,当她成了“秦腔皇后”,怎么演出那种“被盛名压弯了腰”的疲惫感。目前看预告里有个镜头,她卸完妆对着镜子的红血丝眼睛,比任何台词都像在说“我唱不动了”。

窦骁的角色特别像生活里那些“陪你吃过苦却享不了福”的人。从默默支持到因嫉妒扭曲,这种转变在戏曲圈太常见了——当年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情事,本质上也是艺术光环下的凡人贪嗔痴。剧里把这段处理得很克制,没有狗血的撕逼,只有排练厅里越来越远的站位。

最惊喜的是张艺谋当监制。他让整部剧有了电影感,比如用长镜头拍后台,油彩顺着脖子流到戏服上的汗渍,比任何台词都像在说“这就是吃戏饭的代价”。方言和秦腔唱段没配字幕,刚开始听确实费劲,但听着听着就顺了,像第一次吃羊肉泡馍,第三口才开始觉出香。

说到底,这剧最戳人的不是谁成了角儿,而是那些没成角儿的人怎么办。市场经济冲过来时,剧团门口卖烤红薯的大爷都比唱《三滴血》的主角挣得多。但胡三元们还在坚持,就像预告片里那句台词:“戏台塌了也得唱,唱给土地爷听。”这话听着傻,细想又心酸——土地爷至少不会喝倒彩。

看完预告片,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老一辈总说“听戏要趁早”。不是怕失传,是怕听懂的时候,唱戏的人已经不在了。

来源:在书房写文章的作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