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赵丽颖新剧《造城者》的播出临近,关于这部剧的讨论提前在观众与粉丝间发酵。一边是“若《造城者》扑了,赵丽颖十年‘收视保险’招牌就会裂口子”的担忧,另一边是粉丝“颖宝始终突破舒适圈,即便10剧9扑也值得认可”的力挺;同时,还夹杂着对另一部作品《万物生》的吐槽—
随着赵丽颖新剧《造城者》的播出临近,关于这部剧的讨论提前在观众与粉丝间发酵。一边是“若《造城者》扑了,赵丽颖十年‘收视保险’招牌就会裂口子”的担忧,另一边是粉丝“颖宝始终突破舒适圈,即便10剧9扑也值得认可”的力挺;同时,还夹杂着对另一部作品《万物生》的吐槽——有观众直言其“剧情尴尬,看后果断弃掉原著《缱绻与对决》”,并将期待全部寄托在《造城者》上,更有人笃定“剧在央一央八播,加上赵丽颖主演,肯定会爆,就看爆到哪种程度”,多重声音让这部未播剧的热度提前拉满。
先看“收视保险”的争议,这其实是观众对赵丽颖过往成绩的一种“高期待绑架”。过去十年,从《花千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风吹半夏》,赵丽颖主演的作品大多兼具收视与口碑,“收视保险”的标签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一部部作品攒下的信任。
但如今“10剧9扑”的市场环境下,再强的演员也难凭一己之力扭转剧本、制作的短板——若《造城者》真的不及预期,与其说“招牌裂口子”,不如说这是市场常态的必然结果。更值得关注的是赵丽颖的选择:从古装甜剧到现实主义题材,从少女角色到创业者、造城者这类厚重角色,她始终在跳出舒适圈,这种“敢突破”的态度,本就比“永远不扑”的标签更有价值。
再看观众对《万物生》与《造城者》的态度反差,藏着当下影视市场的“原著改编困境”与“平台信任逻辑”。有观众因《万物生》剧情尴尬弃掉原著,本质是“改编质量不达标”伤害了观众对IP的信任——原著《缱绻与对决》或许有扎实的故事内核,但影视化时若在剧情节奏、人物塑造上出了问题,很容易让观众连带着对原著失去兴趣。
而观众笃定《造城者》会爆,除了赵丽颖的号召力,“央一央八播出”也是重要加分项:央视平台的受众基础广,且过往播出的现实主义题材剧往往更易引发全年龄层共鸣,这种“平台+演员”的组合,确实让剧集有了更高的起点,但最终能否“爆”,仍要看内容是否能接住观众的期待。
粉丝的“理性力挺”则展现了当下偶像与粉丝关系的新变化。不同于“闭眼吹”,粉丝既认可赵丽颖的突破,也正视“市场扑剧常态”,甚至直言“三连扑的都有流量,颖宝有演技更不怕”——这种清醒的认知,反而让演员少了“必须完美”的压力。对演员而言,粉丝的支持不该是“不允许失败”的枷锁,而应是“敢于尝试”的底气,赵丽颖能在行业里坚持突破,或许也离不开这份“被看见、被理解”的支撑。
说到底,《造城者》的未播热议,本质是观众对“好作品”的渴望,对“靠谱演员”的期待。无论是担心“收视保险”失效,还是笃定“剧集必爆”,核心诉求都是“希望看到一部制作精良、演技在线的好剧”。对赵丽颖而言,这部剧或许是一次新的挑战,但即便结果不如预期,她敢于跳出舒适圈的勇气,也比“永不扑街”的虚名更值得被记住。而对观众来说,与其提前焦虑或盲目乐观,不如等剧集播出后用内容说话——毕竟,真正能留住人的,永远是故事本身。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来源:蘑菇说影视娱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