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里长出的史诗|信 真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30 20:25 2

摘要:追剧《生万物》的深夜,我总忍不住推开窗,让月光漫过案头。鲁南平原的麦浪仿佛穿透屏幕,在窗台上簌簌作响。那些被土地浸透的故事,像根系般在心底蜿蜒生长,让我看见百年前的乡土中国如何在血泪中抽芽,又如何在年轮里沉淀成永恒的诗篇。

土地里长出的史诗

作者//信 真

追剧《生万物》的深夜,我总忍不住推开窗,让月光漫过案头。鲁南平原的麦浪仿佛穿透屏幕,在窗台上簌簌作响。那些被土地浸透的故事,像根系般在心底蜿蜒生长,让我看见百年前的乡土中国如何在血泪中抽芽,又如何在年轮里沉淀成永恒的诗篇。

剧中的天牛庙村是土地的具象化。当宁学祥颤抖着抚摸地契时,那些泛黄的纸页不再是冰冷的文书,而是浸透了祖祖辈辈血汗的生命图谱。这个将"粪肥"视为珍宝的地主,在日军铁蹄践踏麦田时毅然纵火,火光中他终于读懂土地的真义——土地养人,更需养国。这种血色觉醒让我想起老家村口那棵被雷劈过的老槐树,树皮焦黑却依然年年抽枝,它的根系早已深扎进民族的骨血。

宁绣绣的命运是土地孕育的奇迹。从被父亲弃救的闺阁小姐,到扛起锄头的庄户媳妇,她的蜕变里藏着土地的哲学。当她在暴雨中护秧苗时,泥浆裹满裤腿的身影与《诗经》里"雨我公田"的先民重叠。剧中最动人的莫过于她与封大脚的感情,没有山盟海誓,只有春耕时他为她擦汗的粗布帕子,秋收后她为他温的那碗地瓜粥。这种土地滋养的爱情,像田埂上的蒲公英,平凡却能在风中播撒希望。

导演刘家成的镜头是会呼吸的土地。他让四季在鲁南平原流转:立春时的"试春气"仪式里,竹筒中的羽毛带着阳气飞升;秋收后的"踅谷仓"习俗中,老人们喊着"五谷丰登"的号子,声音里裹着麦香。这些被现代文明遗忘的农耕密码,在剧中重新焕发出生机。当封大脚在洪水中护堤牺牲,他的身躯化作土地的一部分,这种生于土归于水的轮回,暗合了"土生万物"的古老哲思。

追剧时总想起外婆的话:"地不骗人,你流多少汗,它就还你多少粮。"剧中封二临终前交代种庄稼的诀窍,迟蓬饰演的大脚娘用倒装方言骂丈夫的细节,都让我看见土地的温度。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小人物,无论是费左氏服毒前的苦笑,还是苏苏替嫁时梳不回的辫子,都在诉说着土地的沉重与慈悲。

大结局里,白发苍苍的宁绣绣走进已成景区的老宅,镜中映出年轻时的自己与逝去的亲人。这个超现实的画面让我泪目——她是土地的守墓人,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当她走向麦田深处,那些关于土地、生命与抗争的故事,终将在时光里长成参天大树。

此刻窗外虫鸣唧唧,案头的绿萝在月光下舒展叶片。土地从未死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那些在剧中流淌的血泪与欢笑,终将化作我们血脉里的养分,让每个中国人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依然能听见土地深处传来的心跳。

【作者简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2024年,被评为北京军休榜样。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

来源:丰融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