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特殊的一年。80年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饱经战火的神州大地迎来了久违的和平。2025年,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一年。因此,这种特殊性势必会反映在剧集创作上。由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出品,无止
剧集是反映时代特性的最佳载体之一,同样地,时代也在影响着剧集创作。
2025年,是特殊的一年。80年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饱经战火的神州大地迎来了久违的和平。2025年,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一年。因此,这种特殊性势必会反映在剧集创作上。由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出品,无止境文化联合出品并承制,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归队》,便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而生。
对于它的开播定档,我们既期待又好奇,从创作班底来看,《归队》云集了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剧本更是出自知名编剧高满堂之手,历经三年打磨,这不能不让人期待值拉满;同时我们也好奇,抗战这样的经典题材,在当下是否会有新的表达方式,面对台网两端截然不同的用户构成和偏好,《归队》又是如何去找到创作上最大公约数。
8月25日《归队》在CCTV-8及腾讯视频双端播出。首播当日,《归队》拿下了台端黄金时段收视第一,收视率破2的好成绩。在网端,其腾讯视频站内热度迅速打破24000,位列革命剧、传奇剧、男频剧等多个榜单榜首,站内评分高达9.3。
数据是观众偏好最直观的反馈,台网双端的成绩证明《归队》确实做到了最大限度覆盖全年龄用户的喜好。经典题材如何做出创新表达,它在创作上的最大公约数又是什么?还是让我们从内容本身寻找答案。
六人小队
开启热血归途
作为经典题材的抗战已经被全方位多角度地书写过许多次,且不乏佳作神作。如何把经典题材讲出新意,选对切口很重要。《归队》未播先火,与其叙事切口有关——选择了相对空白的“东北抗联14年”。
鲁长山(老山东)(胡军 饰)、汤德远(李乃文 饰)、田小贵(陈靖可 饰)、兰花儿(袁姗姗 饰)、高云虎(任彬 饰)、万福庆(宋家腾 饰)本是同一支抗联小队的战友,他们在一次与日军的激战突围中走散,并各自有了不同的经历与际遇。在同样的信念指引下,六人小队以不同的方式突破重围,最终完成“归队”。
通过一支队伍的艰苦抗战经历折射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斗争史,这种相对稀缺的题材天然勾连起观众的兴趣。
有了好切口,如何讲故事也很重要,如何在开篇就抓住观众?《归队》很大胆地以“留白”作为答案。
故事一开篇,便是鲁长山(老山东)在林中穿梭,他一边躲避着日本人的搜捕,一边艰难地寻找果腹的食物。这段剧情没有任何画外音,只有他的喘息与雪落声,烘托出紧张的气氛。可就是这“空白三分钟”,便立住了鲁长山(老山东)的硬骨头形象。
他是谁?他在做什么?他要去哪里?《归队》并没有急着给出答案,而是镜头一转,带着观众来到三个月前:彼时任抗联小队排长的鲁长山(老山东),正在进行着一场突围战前动员,他告诉战友们,谁能够突出重围,就去松林镇后山的八棵松刻下自己的号。
敌我双方火力悬殊,抗联小队最终还是被打散。身受重伤的鲁长山(老山东)从死人堆里扒拉出小贵,两人一起踏上“归队”之路。
看到这里,悬念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地抛下。作为观众的我们很自然地想知道,从秋到冬这三个月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会孤身一人?和他结伴归队的小贵去了哪里?小队中其他人又身在何方?
虽然抗战这个题材人人都不陌生,但通过“悬念”先行的方式,《归队》在开篇三分钟抓住了观众注意力。
当然无论从剧集体量还是故事丰富性来看,“群像”向来是抗战题材的创作基石,《归队》也不例外。但它在线性叙事中,加入了更复杂的网状结构,让观感变得更多元新奇。
在队伍被打散后,鲁长山(老山东)与小贵一组、汤德远和兰花儿一组、高云虎和万福庆一组分别突围。因敌军的搜捕,汤德远为保护去找草药的兰花儿,以身作饵引走敌人,跳下山崖,幸存的六名抗联战士自然地形成了四支小队,也是故事的四条支线。
这四条支线并不固定,而是不断打散交叉的。
像高云虎与万福庆成功突围后,因吃了陌生人递来的一口饼被骗进了虎头岭老金沟做起了淘金客,后因人为矿难,高云虎与万福庆失散。云虎被好心的老板娘大阔枝搭救,暂时蛰伏在松林镇;福庆则不慎被抓进劳工营,与同样被抓到这里的汤德远相遇。
鲁长山(老山东)和小贵在前往松林镇出手参王的途中,偶遇占山为王的小白马以及被他搭救的兰花儿,这两条线短暂合并。另一边,福庆和老汤在逃出劳工营后再度失散,老汤被把兄弟肖铁林带回老家自成一条线,福庆则赶到松林镇,与在此处养伤的云虎重逢。
四线并进且不断打散交叉,不仅在叙事结构上更丰富,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与指向——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命运就是这么变化无常,每一次戏剧性事件的发生,都与大环境的变换叵测有直接关系。
跳出窠臼
还原革命战士的“血与肉”
提及抗战题材,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严肃”或者“苦难”,《归队》并没有去规避战争的残酷以及对普通老百姓的巨大影响。但同样的,它通过对革命乐观精神的展现,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以往的、更接地气的革命战士形象。
最让人深刻的,是鲁长山(老山东)闯进小白马的山寨去寻找兰花儿那一系列的交锋。
匪有匪道,加之因为参王有过冲突,占山为王的小白马看到借口“找闺女”的鲁长山(老山东),没让他们“父女”见面,而是要先和他盘盘道,“亮亮自己的本事”。
鲁长山(老山东)捡起了两块猪扇骨,即兴来了一段快板书,把小白马当年打鬼子的英雄事迹如竹筒倒豆子似的夸了编,小白马笑得嘴就没合上过。他的机智不仅逗乐了小白马,也让观众跟着笑出声。
过了第一关的鲁长山(老山东)被带去与兰花儿相见。为防露馅,他一进门就大喊“闺女”,兰花儿也机灵,立刻抱住叫爹。而本来心中就对兰花儿有好感的小白马,见这是一对“真父女”,也开始不自觉对“老丈人”大献殷勤,为自己拉好感票。
必须指出的是,《归队》的乐观接地气并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而是与剧情发展及故事背景本身高度相关。
东北人本就天性幽默、擅长苦中作乐,在很多抗联老战士的口述与回忆中,也能看到对于苦与难,他们往往一带而过。也正是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能支撑着他们与敌人周旋14年,直到把敌人彻底赶出白山黑水。
被抓进劳工营的汤德远与万福庆,如果没有这份性格里的乐观与豁达,又怎么能一步步争取团结其他劳工甚至包括日本兵片山信二,一起策划逃离劳工营的大计划。
还有田小贵与鲁长山(老山东)之间如父如子的关系,也是靠这份乐观得以更真实地体现。
小贵是队伍里的神枪手,少年老成且有血性。但在鲁长山(老山东)面前,他会流露出几分孩子气,就像观众所说“老山东不让他动就原地不动,好乖”。作为队伍的主心骨老大哥,老山东稳重坚毅,同样他在单身闯山寨时,又有着狡黠的一面。
这种刻画无疑丰富了人物的形象,避免创作落入假大空的窠臼。
很难得的一点是,《归队》不神化革命者,不去刻意抬高他们的抉择,做到了让革命战士从“神”变为“人”。
我们会发现,这六位战士除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外,人人都有自己的牵挂与软肋。像汤德远,他机敏勇敢,能够迅速捕捉到劳工营中可以突破的薄弱之处;同样他心底也有对父母的牵挂,以及对把兄弟肖铁林的复杂情绪。
老汤在“归队”过程中是有过摇摆的,从预告片我们也能发现他一度做起了生意,过上了所谓的“好日子”。但这种摇摆与他的一路经历有关,合情合理。老汤从“归队”到“归家”再到“归队”的心路转变,又暗含着从保小家到卫大家的递进。
无需说教与煽情,通过六人小队打散又重聚之路,我们就能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做“国之不存,家之焉附”的分量。
以普通人视角
找到最大公约数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归队》是如何做到让台网观众都满意的?“普通人视角”,是它给出的答案。
抗战,距离当下已有80年,甚至“战争”二字,对于我们而言都很远。作为抗战题材的《归队》如何抓观众?除了前文那些谋篇布局、人物形象上的拓新,核心在于它找到了“普通人”这个切口。
从近年来社媒的讨论及大众情绪指向就能看出:英雄的故事人人爱看,但人们更想看到的,是普通人中成长出来的英雄。
《归队》选择的这六位主角,很普通很平凡。在和平年代,他们或许就是最不起眼的农民、工人,安安稳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如同福庆对片山所说的“要是没有这场战争,咱俩至于见面就你死我活吗?太平日子我啃个猪耳朵不好吗”。
可也就是这群最平凡的人,面对侵略者的铁蹄时,不顾自身安危,举起武器保家卫国。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也许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凭借着只是最质朴的爱国热情。
观众看剧,也是在观自身,找投射。普通人的坚持、彷徨,距离观众更近。从《归队》的先辈身上,我们也能获得力量与启示。
除了革命战士外,《归队》对于东北特殊时代的特殊职业也有深入刻画。比如采参人,老把头在看见参王时那一整套仪式,让这个职业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占山为王的小白马和他的兄弟们,都曾是被日寇欺凌的穷苦人,即使落草为寇,他们亦有自己道义与坚持。
还有淘金客、猎户等等,这些特殊职业各有生存之道,而他们之中很多人也是抗联的后盾和有生力量。正是因为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抗联队伍的火种才得以一批批传续下去,星星之火,最终燎原。
当然,从人文关怀角度来说,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一个个普通战士,他们不该被遗忘,更不该成为注脚与背景板。
编剧高满堂透露,“《归队》的创作素材是我在2005年至2011 年期间去黑龙江为写《闯关东》三部曲时积累的,当时采访了三十多个抗联战士,现在均已故去。之后为了创作《归队》又去黑龙江采访了88国际旅的后人,这些收获都表现在剧里了。”
通过“小人物大历史”的处理方式,高满堂将故事聚焦在最普通的战士身上,把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们怎么能坚持到抗战最后的胜利都描述出来。这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抗战故事,也是在为这些普通革命战士树碑立传。
剧集是重现历史、铭记历史的最佳载体之一。主旋律题材要让观众看进去且爱看,才是对创作者的考验。如果跳出单一剧集视角会发现,从《山花烂漫时》到《归队》,腾讯视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破“主旋律说教化”的刻板标签。
宏大叙事落地,变得更可触及,更令普通人感同身受。而这种做法,也在情绪上引起了最大范围的共鸣,找到了创作最大公约数,开辟了主旋律题材“不说教、重沉浸”的新路径。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向来被视为“年轻人不爱看”的主旋律题材,在腾讯视频却总有亮眼表现的原因——年轻观众不仅爱看,而且还会主动安利给其他人。
伴随着六人小队的热血归途进一步深入,《归队》的冲突与悬念也变得更丰富精彩,相信后续在台网双端也会有更亮眼的表现。我们期待看到六人小队早日归队集结,也期待看到未来腾讯视频给出更多关于主旋律题材的新表达。
来源:影视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