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又爱看乡村剧了?杨幂“牺牲美貌”年代戏破圈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30 17:46 1

摘要:这部讲述鲁南农村土地变迁的农村题材年代剧,观众群跨越了城乡与代际,掀起今年夏天的追剧热潮。8月13日首播时,它在央视八套的收视率峰值达‌2.68%‌,创近三年最高纪录,并于8月23日晚突破11000热度值,单日全端播放量破2亿,目前豆瓣评分7.2。

乡土题材年代剧向来难以破圈,但刚收官的年代大戏《生万物》,却成了今年暑期档国产剧中的爆款。

这部讲述鲁南农村土地变迁的农村题材年代剧,观众群跨越了城乡与代际,掀起今年夏天的追剧热潮。8月13日首播时,它在央视八套的收视率峰值达‌2.68%‌,创近三年最高纪录,并于8月23日晚突破11000热度值,单日全端播放量破2亿,目前豆瓣评分7.2。

在流量至上、短剧和短视频占据大众注意力的年代,一部讲述土地与人、还原近百年前鲁南乡村风貌的电视剧,以“土味”吸引着当代年轻观众,不能不说是一次突破。

《生万物》由刘家成导演,杨幂、欧豪主演,改编自赵德发荣获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故事在鲁南农村土地变迁背景下,贯穿从1927到1947年的20年,以宁绣绣和封大脚的人生为主线,勾连起三大家族、两代人的命运沉浮。

导演刘家成认为,这部剧想全景式呈现中国农村社会不同阶层,在大时代的变革中,从地主、富农、中农到贫农,各阶层都遭遇着不同的命运轨迹,这种复杂性是电视剧保留的原著精神内核。原著《缱绻与决绝》书写的是悲剧的女性命运、人性的丑陋真相,电视剧改为《生万物》,一个“生”字是向上的、昂扬的力量,蕴含希望与温暖。

让土地活起来

“贴近泥土进行创作,是我的理念。”在导演自述中,刘家成写到,《生万物》的故事背景是鲁南山区的农村,跨度比较大,也是他跳出舒适区的一次挑战,“叙述人物、叙述历史的逻辑和技巧是相通的,关键是把功夫下到位”。

《生万物》最打动和吸引观众的在于细节的真实。

该剧的拍摄地,是山东临沂一个早已搬空的百年村庄。院落里的凋敝树木、腐朽斑驳的土墙、有年代感和使用痕迹的废弃农具,都透着无法复刻的时光痕迹。这个真实的村庄是美术组跑遍全国之后偶遇的,给整部电视剧奠定了真实性。

这些年,年代剧成了年轻演员的“演技试金石”,能唤起最质朴真实的生命力。赵丽颖在《幸福到万家》中,周迅在《红高粱》里,都将乡土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撕掉过往标签。

这一次,刘家成也大胆选择杨幂、欧豪、邢菲、蓝盈莹等年轻演员,让原本厚重的土地题材有了一抹亮色,也为电视剧赢得一批年轻观众。

杨幂挑战农村题材让该剧未播先火。她进组前就特地去山东农村体验生活,学习生火、挑水与劈柴,为呈现真实感,素颜完成高强度农活戏份,还以逼真的老年妆颠覆自我形象。在观众评价中,杨幂的演技有了层次和进步,蓝盈莹饰演的银子坚韧而不服输,欧豪演出了农村小伙子大脚的憨厚朴实。

在绿幕和特效风靡影视圈的当下,剧组选择真实而笨拙地拍下农村风貌,甚至在沂蒙山深处租下几十亩农田,拍摄一年四季从插秧、播种到收获的全景,让真实的土地“活”起来,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

“《生万物》的主基调是积极、阳光、向上的。”刘家成说,他想拍出过去的农村人如何“把苦日子过成花”。如今的影视剧市场里,农村剧逐渐式微,但《生万物》的爆火显示出土地题材作品的厚重力量,也是对土地意象的深度挖掘。

刘家成认为,农村剧要找准新时代的定位,只要作品足够真实、扎实,反映新农村的真实变迁,以小人物的故事呈现大时代的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农村题材剧依然具有市场潜力。

在他的导演思路里,再宏大的主题,都要依靠鲜活的人物命运来支撑。

每一个角色都有两面性。地主宁学祥是冷酷贪婪的剥削阶级,也有勤俭一面;费左氏被封建礼教迫害,但也深明大义、忠诚尽责,是费家顶梁柱。他刻画的农民,有兢兢业业的封大脚,也有游手好闲的铁头。“观众之所以感觉人物形象鲜活,就是因为我们努力做到每个人物都有原型,不做扭曲化、脸谱化的艺术处理。真实的人物总是最有感染力的。”刘家成说。

转型与争议

20多年前,以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风靡全国的刘家成,被誉为导演界的“京味儿旗手”,他先后拍过《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我的二哥二嫂》《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等现实主义的京味儿题材电视剧,故事都聚焦于胡同四合院里的家长里短。

拍《生万物》是刘家成跳出京味叙事的转型。不过他之前也很没底,“将近100年前中国农村发生的事情,今天的观众还有没有兴趣了解?这种题材是不是已经过时了?”但他始终坚信创作的底色,只要真实地拍出不同阶层命运的交织就是好作品,相比过去四合院内的叙事,《生万物》是更为宏大的历史画卷。

在刘家成看来,《生万物》这部剧反映的很多问题虽然看起来陈旧,但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以及批判旧社会的现实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如何去理解几千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

《生万物》用了很多老戏骨,让观众感受时代洪流下普通人的挣扎与成长。比如林永健以一口乡音演活贪小便宜但讲义气的农民,迟蓬饰演的大脚娘活脱脱就是农村人形象,倪大红抱着地契盒、跟狗抢粪等细节,都将精明的地主形象鲜活呈现。

相比之下,让观众无比熟悉的年轻演员,却制造出一种游离感。杨幂饰演的绣绣,从一位地主小姐转变为普通农妇,像是要以“牺牲外貌”来塑造一个努力摆脱过往“瞪眼派”的空洞偶像形象。

观众反馈因此两极分化。有人夸杨幂等演员勇于走出舒适区,以“扮丑”来提升演技,用皱纹和抹黑的牙齿来贴合角色,杨幂在片尾弯腰驼背、一脸皱纹、颤颤巍巍的演技被赞有诚意的“演技逆袭”。

另一边,有人质疑杨幂的流量脸明显“气质不符合农村”,“玻尿酸贵妇”“素颜反差”都上过热搜,她逃难桥段的内八字和爆发式的哭戏,都被评价有些刻意。

两种声音所拉扯的,正是流量明星转型之难,一边是流量身份所代表的商业价值和年轻受众群体,一边则是严苛的专业表演和演员是否真实融入农村题材的妥帖度。

这背后也是影视剧创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为吸引年轻观众而不得不采用流量演员。

《生万物》确实因流量明星的加盟和诸多热搜拥有了大批年轻观众,打通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受众壁垒。根据央视索福瑞数据,该剧首播时,35岁以下观众数量占据32%,之后逐步提升至约43%。到收官时,25岁以下观众数量持续提升,成为该剧第二大受众群体。‌

来源:我藏身于名叫思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