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古装剧产量虽高,但能让观众真心夸赞的寥寥无几,反而 “厌倦感” 越来越浓。直到追完《锦月如歌》,才彻底明白其中原因 —— 这部剧把当下古装剧的通病全暴露了:预告片骗观众、选角违和、剧情逻辑硬伤、爱情悬浮,完全没了《琅琊榜》那样的走心质感,难怪观众不买账。
近几年古装剧产量虽高,但能让观众真心夸赞的寥寥无几,反而 “厌倦感” 越来越浓。直到追完《锦月如歌》,才彻底明白其中原因 —— 这部剧把当下古装剧的通病全暴露了:预告片骗观众、选角违和、剧情逻辑硬伤、爱情悬浮,完全没了《琅琊榜》那样的走心质感,难怪观众不买账。
很多观众追《锦月如歌》,本是被预告片里的 “精彩战场戏” 吸引,可正片却让人大失所望 ——预告片里的激烈打斗、壮烈场景全成 “泡影” ,正片里所有战争画面都一带而过,镜头全程围着主演拍特写,连像样的战场布景都没有。
明明打着 “古装战争” 的旗号,却舍不得花钱请群众演员,也不愿打磨场景,连基本的 “战场氛围” 都营造不出来。有观众吐槽:“要么好好拍战争戏,要么直接改拍宫廷内斗,这种‘四不像’的战场戏,纯属浪费期待。”
《锦月如歌》的选角问题,成了观众吐槽的重灾区。周也饰演的女主禾晏,设定是 “上过战场的将军”,可她的外形完全撑不起这个角色 ——身板纤细,精气神里没有半点 “练家子” 的硬朗,反而透着柔弱感,让观众很难代入 “将军” 身份。
有不少观众建议:“如果把禾晏改成‘女诸葛’,以谋士身份出场,反而更贴合周也的气质。” 可见选角与角色人设严重脱节,是这部剧劝退观众的重要原因,也暴露了当下古装剧 “只看人气不看适配度” 的选角乱象。
古装剧里的 “权谋” 本是亮点,可《锦月如歌》的权谋线却让人哭笑不得 ——剧情漏洞百出,完全经不起推敲。比如 “何如非替换他人” 的桥段:两人是经常接触的身边人,即便戴面具,身形体态、口音也不可能完全复刻,可剧中竟没有一个人怀疑;更离谱的是,皇帝亲封的 “飞鸿将军”,连真面目都没见过,却敢让其统领军队,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这样的 “权谋”,不是考验观众智商,而是把观众当 “傻子”。对比《琅琊榜》里环环相扣的计谋,《锦月如歌》的权谋线简直像 “过家家”。
古代背景下的爱情,本该有符合时代的含蓄与克制,可《锦月如歌》的爱情线却走 “傻白甜” 路线 ——女主禾晏明明是上过战场的将军,却频频做出不符合古代女子身份、更不符合 “将军” 人设的举动,比如不分场合的娇俏、毫无顾忌的直白,完全脱离了古代背景。
观众看的是 “古装剧”,不是 “披着古装皮的现代甜宠剧”。这种强行贴合现代审美、违背故事背景的爱情线,不仅没让观众觉得甜,反而觉得 “尬”,进一步加剧了对古装剧的厌倦。
其实观众不是厌倦 “古装剧” 这个题材,而是厌倦 “不走心的古装剧”。《锦月如歌》的问题,也是当下很多古装剧的通病:只靠男女主的人气吸引流量,不认真打磨剧本、不贴合角色选角、不注重细节质感,把 “拍戏” 变成了 “圈钱工具”。
反观《琅琊榜》,从剧情逻辑到角色塑造,从服化道到场景搭建,每一处都透着 “用心”,所以能成为经典。如今的古装剧若还不醒悟,继续敷衍观众,只会让 “厌倦感” 越来越深,最终被市场抛弃。
来源:nice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