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形态,近年来,微短剧发展迅速,不仅内容质量显著提升,而且在推介地方品牌和文化、促进就业和消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形态,近年来,微短剧发展迅速,不仅内容质量显著提升,而且在推介地方品牌和文化、促进就业和消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赣江新区的政策试验田到鹰潭余江的乡镇“好莱坞”,从《退休返聘之一鸣惊人》的破圈爆款到“跟着微短剧游江西”的文旅新范式。
这片红土地正以“小切口”撬动“大产业”,在微短剧市场中书写赣鄱传奇。
构建中部首个微短剧产业生态圈
网络微短剧以“短、平、快”的颠覆性姿态迅速崛起,成为文化传播新载体、产业发展新引擎。
山西的晋商精神、安徽的古建美学、河南的中原底蕴、湖北的荆楚文化、湖南的湖湘人物、江西的红色资源,都是微短剧创作的“源头活水”。
中部地区微短剧产业发展联盟成立现场。 徐田刚 摄
近年来,中部六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禀赋和数字产业基础优势,以政策引导、科技赋能、跨域协作推动微短剧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竞放”的态势。
今年4月,“中部地区微短剧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暨微短剧新质生产力高端对话”活动在江西赣江新区举行。活动聚焦“微短剧+文旅”“微短剧+AI”等前沿话题展开探讨交流,旨在促进中部地区微短剧与文旅、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表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部六省从“单点突破”迈向“协同作战”。
“这不仅是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更是落实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键一步,为全国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动能。”
从“流量狂欢”到“价值共鸣”
重生、穿越、逆袭、复仇……快意恩仇的微短剧世界“爽感”十足。当多数微短剧陷入“甜宠霸总”“逆袭复仇”的同质化泥沼时,江西创作者另辟蹊径,将赣鄱文化基因注入方寸屏幕。
《退休返聘之一鸣惊人》以退休技工重返岗位的励志故事,上线36小时充值破千万,打破中老年题材“流量诅咒”,其成功密码正是将抚州“才子之乡”的人文底蕴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
另一部现象级作品《海昏行》,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实地取景,将考古发现转化为剧情线索,让观众在追剧同时领略汉代文明的璀璨。
微短剧拍摄现场。 夏明土 摄
这种“文化+”战略正形成裂变效应。永丰县的《遇见,我的欧阳修大人》以宋代文豪为主角,在取景地吉安引发“跟着短剧读宋史”的文旅热潮;广丰区的《日照山河》则以广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旅自然资源为依托,剧情内容深入融合了当地的秀美山水、非遗民俗等独特IP。
正是这些充满地方文化的“赣味”微短剧,让“江西故事”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微短剧“出海”在世界引爆“华流”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用户数量达6.62亿。
《2024年短剧出海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8月到2024年6月期间,100余款短剧应用的内购收入总值达到2.52亿美元,海外短剧应用累计下载量达到1.48亿次。
图为“中国上饶微短剧影视工厂”。 夏明土 摄
微短剧的“风”吹向海外,“江西制造”微短剧也在全球市场掀起一场华流文化风暴。江西时刻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将300余部微短剧推向美、日、韩及东南亚地区。这些作品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成功突破文化壁垒,赢得了海外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其中,多部作品在海外平台上线后迅速跻身热门榜单,成为跨区域传播的文化“新宠”。
为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关于促进江西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微短剧“出海”,并给予20万至5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
鼓励创作具有江西特色的微短剧作品,对在江西取景、展现江西文化元素的优秀作品给予额外奖励。
在政策的支持下,江西各地积极打造微短剧产业基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保障。赣江新区微短剧产业基地、上饶市广丰区微短剧影视工厂等一批优质平台相继建成,涵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版权保护、发行投流等全产业链环节,为微短剧“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