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等,就是第一种。
什么题材电视剧,能够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在我看来,其实是历史题材的电视剧。
原因很简单,历史题材都有一股“后劲”,能让人回味无穷。
按照时间段,历史题材一般分为两种——古代和近现代。
像《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等,就是第一种。
像《觉醒年代》、《大决战》、《西北岁月》等,就是第二种。
特别是第二种,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爆款。
这些剧集都有很多共性,比如故事还原历史、演员阵容雄厚等。
最近,在央视的亲自操刀下,就有一部历史题材的抗战剧诞生了:
抗战剧《归队》,于CCTV-8黄金档,以及腾讯视频首播。
作为一部抗战剧,这部剧的来头可不小。
首先,它具有纪念意义。
它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点指导剧目。
其次,它有着超豪华的演员阵容。
导演臧溪川,编剧高满堂。
主演胡军、刘佩琦、李乃文、倪大红、袁姗姗、蒋欣、林永健等国家一级演员和实力派坐镇。
最后,它的故事打破了传统叙事。
故事聚焦1931-1945年东北抗联14年抗战史,打破了传统“八年抗战”的框架,填补市场的空白。
正因为如此,《归队》开播后,获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
在央视播出,拿下黄金时段收视第一的宝座。
而且腾讯视频网播后,轻松登顶榜首,实时热度超21000。
该剧取名为“归队”寓意深刻,有着非同一般的双重含义。
“物理归队”,指的是幸存战士重返部队的行动,一起找到组织,继续在东北战场参加抗日。
“精神归队”,指的是民族精神回归的象征,诠释了“打不散、冲不垮”的信仰。
两种“归队”的交织,形成了双线叙事。
第一条线——“物理归队”。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抗联队开始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斗争。
老山东(胡军 饰)带领着一支小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时,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被困在了山中。
眼看鬼子的包围越来越近,老山东抓紧时间向队员们交代事情:
“如果有谁能活着出去,直奔牡丹江松林镇以北的八棵松树,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
话还没说完,枪声就响了,东北抗联小队被迫与鬼子决战。
在敌人强力的火力围攻下,东北抗联小队受到了重创,队员们被打散了。
最终,只活下来了6个人。
尽管如此,但是队员们依稀记得老山东的话。
无论如何,只要还剩一口气在,一定要赶到约定好的地方。
不为别的,他们相信排长老山东,会带领大家归队。
第二条线——“精神归队”。
6个人,被打散成了3组。
每个小组必须经历重重困难、九死一生,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为了凸显东北抗联小队的顽强意志,以及不灭的信仰,整部剧从人物到场景,塑造了不少细节。
比如,“八棵松树之约”,老山东刻松树牌分战友约定重聚,象征着“打不死、打不散”的信仰不灭。
“靰鞡草鞋追火车”、“啃树皮充饥”、“枪栓含嘴防冻”....
通过这些极端环境,充分展现了战士们的坚韧意志,以及“舍小家保大家”的挣扎。
围追堵截挡不住重聚脚步,冰天雪地冻不凉抵抗热血!
东北抗联小队在绝境中打散重聚,于逆境中冲锋,用生命书写 “归队” 的热血传奇!
伟大的抗战精神,不灭的民族信仰,在这一刻终于具象化。
在《归队》首播后,观众感动得纷纷流下泪水,评价道:
“抗联战士从不可能走到可能,呼应当代不屈精神”
不仅如此,央媒也纷纷发声,全方位给予了《归队》好评。
人民文娱肯定“小视角大历史”叙事,称赞该剧有“沉浸式史诗感”。
总的来说,作为国内首部系统展现“十四年抗战”的剧集,《归队》填补了国产剧的空白。
在我看来,这部剧的诞生,还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这背后不仅有抗联精神的传承,还展现了民族危难之际的英雄群像。
来源: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