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根深叶茂展新枝 鲁剧芳华映时代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7 06:28 2

摘要:近期,《生万物》与《我们的河山》两部鲁剧力作登陆央视,掀起观剧热潮。《生万物》开播65小时即创爱奇艺年度热度破万最快纪录,《我们的河山》则以细腻叙事收获如潮好评。这些作品的成功,既是鲁剧数十年厚积薄发的必然,更是山东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注脚

近期,《生万物》与《我们的河山》两部鲁剧力作登陆央视,掀起观剧热潮。《生万物》开播65小时即创爱奇艺年度热度破万最快纪录,《我们的河山》则以细腻叙事收获如潮好评。这些作品的成功,既是鲁剧数十年厚积薄发的必然,更是山东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注脚。这一系列扎根泥土、映照时代的佳作,折射出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山东当代文化创新的澎湃活力。

鲁剧的成功,首先源于对文化源头的深度挖掘。从早期《武松》《高山下的花环》实现飞天奖、金鹰奖“三连冠”,到《大染坊》《闯关东》奠定品牌地位,再到近期《生万物》《我们的河山》,鲁剧始终从齐鲁文化沃土中汲取灵感,紧扣时代脉搏,深耕现实土壤。《生万物》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的小说《缱绻与决绝》,以细腻笔触呈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农民与土地的壮丽史诗。该剧通过一个村庄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农村在时代大潮中的命运沉浮,展现了鲁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叙事功力。《我们的河山》则取材于山东抗战真实历史,讲述了青年党员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沂蒙山区发展基层武装的故事。这部剧作不仅再现了那段烽火岁月,更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山东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鲁剧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汲取时代活水的创新精神。近年来,鲁剧创作者们积极探索传统叙事与现代审美的融合点,让厚重题材焕发时代光彩。如《知青》采用“全景式格局化摄制手法”,通过多地点交叉叙事,充分展现北大荒、黄土高原、草原与黄海之滨的壮丽山河,突破了单一叙事模式。而《我们的河山》创新运用电影级摄影技术,将沂蒙山区的壮美景色与抗战历史完美融合。剧中运用大量航拍镜头展现山川壮丽,同时又以特写镜头细腻刻画人物情感,形成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交响。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艺术手法上,还体现在题材拓展上。鲁剧从早期“以正剧为主,以主旋律为主”,逐步扩展到如医疗情感励志剧《到爱的距离》等多元类型,彰显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

鲁剧的品质,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万物》剧组为真实还原历史风貌,将主取景地放在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这里完整保留了沂蒙山村的原始风貌。《我们的河山》导演秉承“三个真实”原则——历史真实、战争真实、生活真实。剧组全程在山东临沂沂南实地取景,实景搭建百姓村寨、日军据点,甚至种植小麦以呈现季节变化和收粮场景,体现了鲁剧制作一贯的严谨态度。这种对细节的考究可追溯至1991年版《孔子》,剧组为“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在淄博临淄“齐园”实景建设平民区、贵族区、宫殿区。这种对艺术真实的极致追求,成为鲁剧品质的重要保障。

鲁剧的魅力,还在于对山东地方文化的生动呈现。《生万物》中,“知不道”“拉拉呱”等地道方言让网友热议“腌入味了”。社交平台上大量网友争相模仿剧中方言,掀起一股网络新潮流,“俺知不道”“拉呱”“扎觅汉”,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方言模仿成为了网友互动的社交货币。这种对方言和民俗的忠实再现,不仅增加了剧集的艺术真实感和地方特色,也成为观众了解齐鲁文化的一扇窗口。鲁剧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资源,从《红高粱》里的高粱酒、剪纸、年画、婚俗,到《大秧歌》里的胶东大秧歌,再到《温暖的村庄》里的海草房、渔家锣鼓,将民俗文化与剧情有机融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鲁剧的勃兴,是山东文化“两创”的生动实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在鲁剧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山东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创作机构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资源,推出了一批既传承文化基因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运河风流》通过现代视角重新诠释运河文化,《经山历海》以当代基层干部为主角展现新时代山东风貌。这些作品不仅在题材选择上体现创新,更在叙事方式、美学表达上实现突破,使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审美需求完美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山东通过老一代艺术家与青年创作者的结对传承,既保持了鲁剧的艺术特色,又注入了新鲜创意。同时,山东艺术学院开设“鲁剧创作特色班”,构建“课堂教学—创作实践—产业对接”一体化培养模式,为鲁剧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这些系统性举措标志着鲁剧的“两创”实践已从自发探索迈向自觉推进的新阶段。

鲁剧的影响力,正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展。《生万物》的拍摄地山东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随着剧集的热播迅速走红,常山庄村的古院落、石板巷成为热门打卡地。剧中“宁家大院”的拍摄地门口游客络绎不绝。临沂文旅更借势推出主题打卡活动,剧中的“煎饼卷大葱”等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品尝。这种影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山东文化“两创”的重要方向。鲁剧还通过创新播出模式拓展影响力。《他来了,请闭眼》作为国内首部由网络平台主投并参与制作,成功登陆一线卫视的影视剧集,开创了“互联网+电视剧”播出平台模式,为鲁剧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从《武松》到《闯关东》,从《孔子》到《父母爱情》,再到今天的《生万物》《我们的河山》,鲁剧四十余载跋涉印证:唯有将镜头深扎大地,才能听见历史心跳;唯有让根系紧连人民,方能汲取时代伟力。这些根植齐鲁沃土、映照时代精神的佳作,记录历史,讲述现实,更传递着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价值理念。如今,山东正通过“两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地域文化“走”出来。鲁剧的成功正是这场实践的生动缩影,它告诉我们根深方能叶茂,守正创新方能历久弥新。在这片孕育儒家文明的土地上,鲁剧正以其独特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贡献着山东智慧。(文/蔺炳正)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