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抗战微短剧体量虽小,分量却很重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7 16:08 1

摘要:8月27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微短剧《归来方知山河重》在新华社全平台播出。该剧讲述:为完成抗战胜利80周年课堂汇报,大学生子涵深夜查询资料,却因疲惫睡着,梦境中他回到了1937年,亲历中华民族最悲壮的抗战史诗。在白洋淀芦苇荡,他扛起“大抬杆”与雁翎队并肩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图源:新华社

8月27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微短剧《归来方知山河重》在新华社全平台播出。该剧讲述:为完成抗战胜利80周年课堂汇报,大学生子涵深夜查询资料,却因疲惫睡着,梦境中他回到了1937年,亲历中华民族最悲壮的抗战史诗。在白洋淀芦苇荡,他扛起“大抬杆”与雁翎队并肩作战;刘老庄阵地上,见证新四军战士弹尽粮绝时火线入党……这场跨越八十载的时空对话,展现了超强的感染力。

在穿越剧流行过很久的当下,一部平实的“穿越剧”却让很多网友泪流满面——“每次看到这种场景都热泪盈眶”“我们都是幸存者的后代,都是英雄的后代,致敬先辈”“未见其面,却受其恩”。原来,一部剧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拍摄手法的“高级感”“流行感”,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真实朴素、是否击中人心。

80年倏忽而过,但历史并未远去。很多人虽然是在聆听老一辈的追忆中长大的,但都没有经历过当年的血色岁月。这部穿越剧巧妙呼应了世人希望“亲历”历史、“亲临现场”的意念,通过史实的再现和“在场”式的演绎,让先辈和后生的热血、热望凝结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令人震撼的代入感和共情力。

微短剧还能这么拍?微短剧也能展现如此重大的题材?《归来方知山河重》向所有人做出了回答:以更轻体量、更强节奏、贴近观众的形态,讲述抗战前后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故事,不仅是《归来方知山河重》成功的“密码”,更是所有微短剧创作者可以借鉴的经验。微短剧的创作路径是多元化的,也从来没有绝对的“成功模式”可套用,但是,以更大的抱负和时不我待的决心,投身抗战题材微短剧创作中,为受众提供更感人、更不俗、更励志的作品,为铭记历史、薪火传承的主旨提供更鲜活的方式和内容,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方向。

《归来方知山河重》的横空出世并非孤例。7月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广电总局副局长刘建国介绍,《马背摇篮》《怒刺》等一批微短剧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创作当中,这些微短剧重点讲述了抗战前后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故事。8月26日,抗战题材微短剧《真探·一九三八》在武汉首映,用镜头打造“看得见的历史”,引发关注。这一火热情景十分提振人心,也激发深沉责任。

一方面,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共同讲述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是一个具有广阔空间和前景的领域,值得有志者奋力耕耘。讲好抗战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组成部分。把抗战精神更好地传播出去,感染更多人,引发更多共鸣,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另一方面,电影《南京照相馆》近来被一些心怀叵测者抵制、日本政府呼吁亚欧各国不要参加九三阅兵一事引发中方严肃交涉等事件再次说明,以短小精悍文艺作品反映历史真相、凸显历史共识、抵御错误历史观,是我们应有的文化自觉。此外,在抗战“神剧”模式悄然进入微短剧领域,一些微短剧以展示“奇功”“神技”“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为能事的当下,强化优质微短剧的创作和宣传,推动微短剧成为大众表达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丰富主旋律表达的维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微短剧的体量可以微小,但分量绝不微小。微短剧开启的这场跨时空对话,一定能在天地之间掀起更大的波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