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体量”讲好人民法官“大情怀”——法治微短剧《楷模》观映会在最高法举行 以光影致敬“时代楷模”鲍卫忠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7 17:01 1

摘要:8月26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厅内光影交织,气氛庄重而热烈。以“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为原型的12集法治微短剧《楷模》专场观映会在此举行。联合出品及摄制单位代表、主创团队、媒体记者等齐聚一堂,共同观看这部聚焦新时代基层法官精神风貌的精品力

8月26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厅内光影交织,气氛庄重而热烈。以“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为原型的12集法治微短剧《楷模》专场观映会在此举行。联合出品及摄制单位代表、主创团队、媒体记者等齐聚一堂,共同观看这部聚焦新时代基层法官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见证其即将通过荧屏与广大观众见面的重要时刻。

观映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该剧的精彩片花及精选剧集。微短剧《楷模》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和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人民法院出版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等单位联合出品,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临沧市委宣传部、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联合摄制。该剧以中宣部追授的“时代楷模”、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鲍卫忠同志为原型,深情讲述了他在祖国西南边陲扎根基层法院24年,始终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最前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他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司法事业执着追求,用一生“戍‘卫’公平正义”的崇高品质和光辉形象。

剧中,创作团队匠心独运,从鲍卫忠同志生前办理的800多件执行案件中,精心选取并改编了10余起涉及离婚、抚养、土地纠纷、财产纠纷等基层百姓普遍关心的典型案例。这些源于生活的真实故事,通过艺术化的加工,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深刻诠释了鲍卫忠“用心用情”的司法工作如何促进当地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如何将司法的温度传递到边疆百姓心坎里,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有血有肉的优秀党员和人民法官形象。该剧主题鲜明、叙事凝练、情感真挚,在制作上精益求精,镜头语言生动有力,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角色塑造鲜活立体,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高度统一。

在随后进行的创作分享环节,主创团队代表讲述了他们深入生活、用心用情塑造楷模的心路历程。

中国视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编剧董涛表示,创作团队多次深入云南沧源采风,接触鲍卫忠的同事、家人和案件当事人,力求寻找最能彰显其人格魅力的丰富细节。“翻山越岭探访当事人、自掏腰包垫付执行款、朋友圈帮群众卖土鸡、悉心照料瘫痪父亲、为妻子录制吉他专辑……这些真实可感的工作和生活细节,构成了鲍卫忠可亲可敬的人生图谱。”董涛强调,这些细节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需要,更是对鲍卫忠同志“办理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民心”这一司法理念的生动诠释,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人认识鲍卫忠,了解新时代基层法官司法为民的价值坚守和如磐初心。

导演李心动情地回顾了筹备和拍摄过程。他提到,团队在创作中始终秉持现实主义精神,摒弃说教,大量运用鲍卫忠同志生前的真实遗物(如父亲赠送的钢笔、响个不停的手机、堆积如山的卷宗、家中的吉他等)作为关键道具,通过这些真实细节与意象,构建真实事件的戏剧张力,共同编织一位基层法官的生命图谱。“基层法官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场面,他们就像一朵朵平凡的花火,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也照亮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的初心。”李心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观众跟随鲍卫忠的脚步,走进西南边陲的村村寨寨,见证什么是“脚下沾泥土,心中装人民”的真正楷模。

鲍卫忠扮演者文江分享了他塑造角色的感悟。作为一名从艺多年的演员,文江坦言塑造鲍卫忠这个角色让他深受触动。“在拍摄期间,通过与鲍卫忠同志的同事、家人以及当地群众的深入交流,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那种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工作作风和他脸上常挂着的温暖笑容。”文江深刻体会到鲍卫忠常说的“法律是刚性的,可执法是应该有温度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拉近百姓与法院的距离,从平凡琐碎的事件中传递榜样的力量。

袁登明、令伟家、谭志宇、董涛、李心、文江、朱研就《楷模》发言交流。

观映会上,相关领导对《楷模》的创作价值和传播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人民法院出版社副总编辑、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袁登明在介绍该剧时强调,鲍卫忠同志扎根边疆基层法院二十四年,始终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最前沿,将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广大法治工作者树立了学习榜样。《楷模》作为首部以真实的、老百姓身边的“时代楷模”基层法官经历为蓝本改编的现实主义题材微短剧,为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注入了鲜活力量。该剧先后入选首批“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精品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2025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节目,并在第一届“法治中国”微电影微视频微短剧展播活动中获得精品微短剧等荣誉。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委员令伟家表示,微短剧已成为广大民众热衷的娱乐方式,用户规模庞大,市场潜力巨大。他指出,《楷模》作为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与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出品并入围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第一批重点项目的作品,肩负着对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进行法治宣传的重要责任。下一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将发挥“手机上的新华社”传播优势,加强微短剧管理的政策发布和权威解读,发挥全媒覆盖优势,做好正能量微短剧的宣发,和各方一同探索微短剧精品化发展,促进这一新业态健康成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副召集人段晓超在发言中表示,微短剧《楷模》通过讲述人民法官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司法事业执着追求的工作点滴,用“小体量”呈现了“大情怀”,用“新表达”传递了“正能量”,整部作品兼具情感穿透力和现实表现力,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丰沛情感力量的精品佳作。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四级调研员谭志宇在发言中表示,《楷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微短剧+”行动计划与法治宣传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作为该剧的立项单位和播出地之一,广东省高度重视精品法治题材微短剧的创作,出台了有力的扶持政策,单部作品最高可获得不少于200万元扶持奖励,旨在打造微短剧产业发展高地和精品创作高峰,期待未来能涌现更多像《楷模》一样的新时代优秀作品。

据悉,法治微短剧《楷模》已于8月27日在新华社客户端、央视频、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上线播出。观众可通过上述平台观看,共同走近这位将毕生奉献给边疆法治事业的“时代楷模”,感受那份扎根基层、司法为民的赤子情怀与信仰力量。鲍卫忠同志的精神,将在光影流转中长存。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记者:陶羽黛 | 摄影:孙若丰 陶羽黛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