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同情《生万物》中的守财奴宁学祥?这个问题让人困扰,有些搞不懂。于是,发出难道是现在观众的思想变歪了的疑问。
怎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同情《生万物》中的守财奴宁学祥?这个问题让人困扰,有些搞不懂。于是,发出难道是现在观众的思想变歪了的疑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观众会去同情守财奴地主宁学祥呢?
通过全剧看下来,剧中的农民形象,确实充满了负面的形象,像费大肚子,就被刻画的是又懒又馋,自私自利,不顾妻儿私活的农村懒汉形象;封四夫妇则被刻画成既懒惰又恶毒的农村夫妇,为了争夺土地,连自己的老父亲都敢抛弃,真的是将利益至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就是铁头,却被描述成忘恩负义的年轻人,空谈权利,但一点都不务实......
这些角色又占用了大量的剧情篇幅,他们离勤劳、善良、淳朴的农民形象背道而驰,真的让我们对于这些人物喜欢不上来。
我们并不是说农民大部分都是这样,大部分的农民都是淳朴、善良、勤劳的,只是剧中重点刻画的这些角色,却表现出得不那么真实。
而对于勤劳的农民,像柱子夫妇一样的人,却描述的很少,正面形象太少,而反面形象却很多。
可能这是编剧为了剧情需要,故意夸大这些农民的负面形象,用来制造冲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吧。
还有就是像封大脚、绣绣这样的角色,表现出来的是始终利他、毫无私心的状态,这让观众觉得缺乏真实感,有些太伟岸光了。
他们的形象太过完美,不像正常人该有的样子,这也是观众对这些角色共情不起来的原因。
因此,像费大肚子、封四夫妇、铁头、封大脚、绣绣等形象与实际代表的人物特征不契合,不能引起现代z世代年轻人的喜爱。
你要说宁学祥、费左氏这样的人可恨不呢?从地主身份出发,确实可恨,毕竟对于一切剥削阶级,大家都是深恶痛绝的,也是决不允许剥削阶级存在的。
而在《生万物》中,对比费大肚子、封四夫妇、铁头、封大脚、绣绣这些角色的不真实,像地主宁学祥、费左氏这类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真实感,反倒吸引观众的喜爱。
比如宁学祥视粮食如命,拒绝开仓放粮,并扬言:“粮食是家底,荒年时自家也要活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是人之常情,符合正常人的思维逻辑。
从全剧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守财奴宁学祥,而非剥削阶级地主宁学祥,你说奇怪不奇怪。
还有就是虽然剧中未表达费左氏的剥削史,但其抽回铁头家的佃田的行为,就很能反映其维护自己财产的权利,我们看到了她的无奈,但她又不得不这么做,一点不做作。
剧中给他们的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维护自己财产的行为,却淡化了他们作为地主的那种冷酷无情,很容易让观众代入。
还有就是虽然宁学祥抠门算计,但其对于自己家族的存续,也是充满了焦虑,这就有点像现在有钱人担心自己的财产是否能够得到延续一样,符合人的本能。
加上倪大红的演技加持,让观众更是对于其塑造的宁学祥的悲情形象,感到同情。
其实,观众共情的不是地主、农民这一身份的设定,而是共情的真实感。
来源:影视热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