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接上回,丁铁柱心意既定,神色冷峻,目光森然望向陈二狗,沉声道:“兄弟,切莫意气用事。我等身为滑族兵士,月月领受军饷,理当为国尽忠,万不可降。而汝等不过是普通百姓,与我等不同。难道你欲逞一时之勇,率乡亲们同赴死路不成?”言罢,伸手轻推二狗肩膀,示意他转身看看身
15.攻城激战9
第一卷 晴空朗朗少年行
第十五章 攻城激战9
上回书说到:
回头无路,争肉食自陷绝地;
族人难救,顾大局冷酷射杀。
书接上回,丁铁柱心意既定,神色冷峻,目光森然望向陈二狗,沉声道:“兄弟,切莫意气用事。我等身为滑族兵士,月月领受军饷,理当为国尽忠,万不可降。而汝等不过是普通百姓,与我等不同。难道你欲逞一时之勇,率乡亲们同赴死路不成?”言罢,伸手轻推二狗肩膀,示意他转身看看身后。
此刻,被困的滑族人已自发分立两边。一侧是身着土黄色兵服、披半身皮甲的正式滑族兵,约七八十人。他们手持钢刀、长枪,亦有持圆盾护身者,更有几名背负步弓与箭壶的弓箭手,簇拥在他们之中军职最高的丁铁柱身旁。另一侧,则是服色驳杂的二百余民壮,他们手持简易长矛、棍棒,甚至不乏赤手空拳者,皆围聚在民壮头目陈二狗身后。
二狗回首,但见身后乡亲们,有的浑身瑟瑟发抖,有的已然痛哭流涕。毕竟未经严苛军旅训练,身处生死存亡之际,又怎能不心生畏惧?
刹那间,二百多道目光齐刷刷投向二狗,眼神之中满是求生的祈盼。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谁又甘愿赴死?
陈二狗低头沉思,心中似有翻江倒海般的挣扎,难以抉择。
此时,凤都城头,璇玑公主闻得消息,匆匆赶来。了解事情始末后,急忙向玲珑公主献策:“长姐,宜速向城下喊话,若城外之人胆敢降梁,便以叛国罪论处,斩杀其家人。且速派人将其家人擒获,押至城头威慑。若任由他们投降梁军,恐城内军心民心大乱啊!”
璇玑公主
玲珑公主却缓缓摇头,叹道:“不派人出城营救,已然有负这些滑国子民,又何苦再断其最后生路?”
璇玑公主焦急道:“是他们擅自冲下城头,不听从长官指令,才自陷绝地。滑国何曾亏欠他们?小不忍则乱大谋,长姐,速速下令吧!迟则生变!”
玲珑公主心意已决,抬手制止小妹继续劝说。璇玑公主无奈,只得暗自叹息,退至一旁。
城下,丁铁柱于包围圈中,朝梁军校尉周永宽遥遥一礼,指着二狗等人,朗声道:“这位将军,他们皆是我滑国百姓,不过是临时被征调助守城池,还望将军饶其性命。”
事已至此,陈二狗咬了咬下唇,脸涨得通红,似是下了极大决心,领着身后民壮齐刷刷向周永宽跪倒,同时抛下手中简陋武器,声音颤抖道:“我等愿降!愿降!求大梁军爷饶命!”
周永宽高声应道:“好!既尔等有心归降,我军自会信守承诺,保汝等性命无忧!来人,带他们下去!”
旋即,一队梁兵上前,将这群滑族民壮押解回营。二狗最后回首,望向并肩作战数日、亲如手足的铁柱哥,只见铁柱面容坚毅,微微点头示意。
此乃生死诀别!二狗热泪盈眶,浑身颤抖,既为即将永别而悲痛,又因不必目睹众人被杀而稍感释怀。
最终时刻来临!丁铁柱率手下弟兄面向凤都城,齐齐跪倒,朗声道:“公主殿下,我等不遵军令,擅自下城,致陷绝地。如今唯有以死报国,以赎前罪!”
凤都城上,因相距甚远,众人虽难以听清他们言语,但观其情形,亦能猜出铁柱等人欲以死殉国。城上军兵皆心生不忍,有将领请战道:“公主殿下,请允末将领弓箭手攒射,助丁队正一臂之力!”
玲珑公主摇头道:“不可!梁军距城头五百步开外,箭矢难及。即便勉强能至,亦已无力伤敌。我军军资本就匮乏,不可浪费箭矢。”
请战之人亦知此时放箭多半无用,只是不忍见铁柱等人送死而无所作为。此刻被公主制止,唯有叹息退下。
玲珑公主命嗓门洪亮的传令兵齐声高呼:“尔等皆我滑国忠勇之士,放心一战!汝等家人,滑国必当厚恤!”
丁铁柱等人听闻,跪地磕头谢恩,脸上热泪纵横。
此时,铁柱身后决意随其赴死报国者,不过三十余人,皆是他的心腹亲信。其余滑国战兵,在生死抉择之际,决心动摇,弃械投降,随二狗等人一同被梁军押走。丁铁柱并未阻拦,蝼蚁尚且偷生,人又何尝不是?何苦绝人活路?
丁铁柱紧握手中那柄激战多日已有豁口的钢刀,高声下令:“列战斗阵型!”
“诺!”
三十余人,以丁铁柱为锋锐箭头,毅然列成一个单薄得仿佛风一吹便会消散的锋矢阵,如飞蛾扑火般向着潮水般围拢而来的梁军发起冲锋!
铁柱目光如炬,紧握着那柄带豁口的钢刀,高声呼喊:“今日我等为滑国而战,纵死犹荣!”他身后的滑族士兵,虽衣甲破旧,武器不全,却无一人退缩,眼神中满是赴死的决然。
虽各为其主,但同为军人,周永宽打心底里佩服这群滑国士兵的风骨。他们的忠义之心,恰似暗夜中的点点繁星,虽光芒微弱,却璀璨不可直视。
然而,身为梁军前线主将,他无意让自己的士兵做无谓牺牲,以成全这群敌国勇士的壮烈。略作思忖,他果断地大手一挥,下令道:
“放箭!”
刹那间,梁军阵中万箭齐发,仿若乌云蔽日。箭雨携着呼啸风声,铺天盖地朝铁柱等三十余人射去。
铁柱大喝一声,挥舞战刀,试图抵挡如蝗箭矢,继续奋勇向前。但终究寡不敌众,身中数十箭,伤重不支倒地。一时间,利箭穿透空气的尖锐声响,与滑国士兵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曲悲壮的挽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丁铁柱与他身后的兄弟们,皆出身滑国贫苦人家,目不识丁,自然不知此等悲壮诗句。但他们此刻的英勇之举,丝毫不输当年慷慨赴死的荆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尽显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
真英雄!真壮士!
然铁柱等人的拼死一搏,终究难以扭转战局。深陷梁军箭阵之中,他们根本无暇近身杀敌,便纷纷中箭倒地,一个个宛如刺猬。他们中少数几个弓箭手射出的寥寥几箭,亦被梁军的高大盾牌挡住,未能伤敌分毫。
眼见敌人皆已倒地,失去战斗能力,一队梁兵迈着整齐步伐,手持长枪上前检视。他们将伤而未死者一枪穿心刺死,又从尸体上拔下尚可复用的箭矢,收集起来。
一名梁军士兵行至倒地的丁铁柱身前,见铁柱虽奄奄一息,动弹不得,却依旧怒目圆睁。梁兵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既有敬佩,亦有战场上的冷酷。
紧接着,他一咬牙,手中长枪猛地刺出,“噗”的一声,枪头穿心而过,又顺势一翻一搅。铁柱口中喷出一大口鲜血,两眼一闭,气绝身亡。
恍惚间,梁兵似乎看到,铁柱临死前,满是鲜血的唇边竟掠过一抹笑意……
明知必死而战,铁柱只求心安。身为滑国兵士,绝不降敌,拼至最后一刻,此心已安,便可坦然归去。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此皆为战场残酷之常情。赤焰军士兵虽内心敬佩这群滑国勇士的铮铮铁骨,却面容冷峻,不为所动。他们一丝不苟地完成本职之事,随后整齐划一地转身归队,向主将周永宽交令,仿佛刚刚那一场惨烈厮杀,不过是战争中的一段小小插曲。而铁柱等人战斗过的那片土地,已被鲜血浸透,在如血残阳的映照下,颜色浓得化不开,空气中弥漫着的也是强烈的血腥味。
梁军主将周永宽感怀丁铁柱等人慷慨赴死军人铁血,命人妥善收尸,以白布裹之,置于木板之上,送至凤都城下。
此时,凤都城上已是哭声一片。滑族人垂下绳索,在梁军协助下,将尸体吊上城头。这一过程中,双方默契十足,竟无一人发起攻击。
这正是:
滑族儿郎志如钢,
绝境赴死意慨慷。
城头上下皆悲叹,
忠魂一缕绕残阳。
欲知后续如何,且听小玉下回分解!
~~~~~~~~~~~~~~~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引自:
初出城留别
唐.白居易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来源:漱玉是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