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蛮好的人生》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中央广电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有关负责同志,本剧制作播出机构、主创代表和专家学者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
5月12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蛮好的人生》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中央广电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有关负责同志,本剧制作播出机构、主创代表和专家学者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
会上,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朱正文表示,当前,总局正在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变革,不能简单图解为只向前看、被动跟随,而是同时要有向后看的反思能力,回望过去,返本开新,涅槃重生。内容生产能力尤其是电视剧创作生产,本来是电视台的强项。但一段时期以来,强项变成了短板,内容生产主动引领者变成了被动购买者。电视台能不能重构传统根基,做电视剧内容的创作生产者、分发者,产业IP运营引领者,电视剧《蛮好的人生》提供了一个成功转型的案例。它是上海台依靠自身力量,自主自控、全程孵化,全程主导创作、主导市场分发,最终实现传播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部作品。它让我们看到,电视台的历史底蕴、品牌影响力、资源整合能力将为进一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供强大动力和可能。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罗毅表示,《蛮好的人生》是新时代“海派文化”的创新表达、城市“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沪产金融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突破。该剧将保单背后的社会议题与城市的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让观众在追剧的同时“阅读”上海,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深度。大量的实地取景全方位展现了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特质。同时精准地抓住了“金融”这一主题的当下性、故事性,通过保险行业串联起医疗、养老、婚姻等民生议题,折射社会变迁中的个体命运,充分体现了“沪产剧”对金融题材的深度挖掘能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台长、总裁,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炯明表示,《蛮好的人生》是上海台第一部以超高清画质与观众见面的影视剧,是上海台践行“内容为王”的缩影。《蛮好的人生》以极强的现实观照和人文关怀穿透荧屏,展现出都市剧在探索社会现实、传递时代正能量等方面的更多可能,通过一个个镜头展现上海的千姿百态,让观众在感受摩登都市生活气象万千的同时,更能品味出时代画卷下的海派人、海派事、海派情。
中央广电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高级编辑马骏表示,《蛮好的人生》以单集2.17%的收视峰值刷新央视近年纪录,其成功的原因在于以现实主义笔法,以高强度的戏剧性,以个体命运为切口,映射了当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剖面,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同时导演的创作兼收并蓄,吸收了短剧中可以戳中观众的情绪爽点,也反向充分证明了精品长剧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算法推荐优先、注意力稀缺的当下,长剧创作者必须以变应变,但也要保持定力、相信创作的力量。
优酷执行总编辑李德顺认为,传递时代脉动中的精神力量与人文温度,始终是影视作品回应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这也正是《蛮好的人生》引发广泛共鸣的创作密钥。现实题材创作,既要直面观众日益升级的审美期待与情感诉求,更需创作者以敏锐的艺术洞察力捕捉社会情绪,最终通过充满生命力的艺术表达,实现提振社会信心、凝聚向上力量的精神共振。
主创代表导演汪俊表示,本剧以保险行业切入,通过职场祛魅与行业价值重塑,让“胡曼黎”身上交织市井智慧与人性瑕疵,是自己在类型剧创作上的突破。当观众在“胡曼黎”的保单故事里既看见了保险从业者的职业尊严,更触摸到都市生存的真实质感时,这种回响便是对观众情感诉求最有力的回应。
编剧费慧君表示,该剧摒弃都市剧中惯用的爱情戏套路,塑造女性既穿梭职场丛林法则又深陷狗血婚姻本能撕扯的立体形象,还通过男女主角真实描摹,用同事情、战友情切入呈现成年人关系的复杂光谱,同时反套路叙事的精神自洽,让角色在世俗成功标准之外完成人生的自洽。
制片人刘宇晶认为,《蛮好的人生》的成功源自三方面的共同发力:导演对类型剧的精准驾驭,编剧以笔触解剖人性真实,演员完美的表演完成文本角色荧幕生命的蜕变。这种将现实肌理转化为艺术能量的创作智慧,最终凝练为具有现代性审美的观剧体验,重塑了都市剧集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连接方式。
主演孙俪(书面发言)表示,“胡曼黎”这个角色以破碎镜面般的真实折射当代女性生存图景:这个从弄堂走出的保险销售员,用世俗智慧守护人生堡垒——面对婚姻破裂时快刀斩乱麻,在职场中化身“八爪鱼”,穿梭于伦理与现实的夹缝。她与“薛晓舟”构建起非典型情感羁绊,用中年世故与青年理想相互映照,诠释“职场生存需调试频率”的哲学。角色摒弃完美滤镜,深夜馄饨摊的泪与离婚后的坦然,都印证“蛮好”的真谛:不必苛求完美人生,只需在生活风暴中保持飞翔勇气。
主演董子健(视频发言)表示,“薛晓舟”这个职场菜鸟用轴劲与笨拙撕开成年世界的伪装。导演和编剧刻意保留角色的“不聪明”特质:与客户交涉的生涩、同“胡曼黎”博弈的固执,都在演绎“未完成态”的成长轨迹。“胡曼黎”如镜般映照出“薛晓舟”的青涩,前者又以包容催化其蜕变,从观众“想扇巴掌”到感知他的可爱,正是角色真实性的胜利。“薛晓舟”最终未成完美职场人,但学会在现实与坚持间寻找平衡——这恰印证剧名深意:生活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观众的想象和解读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延续。
主演童蕾表示,“钟宁”的这个角色与“胡曼黎”的闺蜜情,彰显了职场女性同盟的暖意,消解了女性职场神话叙事的反套路书写。这种拒绝脸谱化的创作策略,恰与当下的社会情绪形成共振,让观众触摸到的不仅是职场剧的现实肌理,更是穿透理智外壳的人文温度。
主演周野芒表示,自己在塑造“胡德功”一角时,选择以方言为表演支点进而精准解构角色内核,通过与“胡曼黎”同台飙戏的沉浸式创作,从市井烟火中淬炼表演细节,在与对手演员的戏剧共振间,塑造出扎根现实的角色生命力。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金融时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史国庆,《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李春利,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何天平,《文汇报》首席记者王彦等专家认为,《蛮好的人生》在类型维度上完成职场剧、女性剧与行业剧的基因重组,通过保险行业的万花筒视角折射人间百态,将专业性与戏剧性熔铸为独特的叙事语法。创作团队践行“残缺美学”,让“胡曼黎”从市井江湖突围轨迹和内驱性的成长经历,映照当代普通人生存样本,以实现文艺作品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情。这种接地气的艺术自觉,既为类型剧树立了专业表达范式,更以粗粝真实的市井元气,完成了对观众深层情感诉求的精准锚定。
电视剧《蛮好的人生》讲述了金牌保险员“胡曼黎”在事业婚姻双双陷入低谷之时,意外与初入保险业的“薛晓舟”合作,两人从针锋相对的敌人逐渐成为亦师亦友的绝佳拍档,最终各自收获“蛮好的人生”的故事。该剧于4月17日起在CCTV-8黄金时段播出,优酷同步播出,4月26日起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播出,收获良好的播出成绩和广泛的社会关注。
来源:广电独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