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500年后孙悟空牛魔王关系变差?才发现:他们积怨已深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9 19:19 1

摘要:部分观众看完杨洁导演的86版《西游记》,会有一个看法,认为其美化了作品中的许多形象,特别是孙悟空。

为啥500年后孙悟空和牛魔王关系那么差?看了原著才发现:他们积怨已深

部分观众看完杨洁导演的86版《西游记》,会有一个看法,认为其美化了作品中的许多形象,特别是孙悟空。

但其实细想,许多人都自动将孙悟空的形象美化了,俨然把他当作正义英雄的完美形象代表。

其实他也有很多缺点,也有大多数普通人的弊病。

或许只有接受了这一点,才会明白500百年曾经结拜为兄弟的孙悟空和牛魔王,为何关系变得很差、很陌生

特别是牛魔王,好像从未把这位曾经的兄弟放在心上。

比如他从未跟儿子红孩儿说过这个兄弟;即便再见到孙悟空,其反应也是不远不近、非常疏远的。

沙僧曾经一语道破真相:“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

大概意思就是过了这么多年,两家没有来往,时间长了自然就默认断亲了。

看到这里,就有观众反馈:或许500年前孙悟空和牛魔王的关系也就一般,这一点从孙悟空的反应就能看出来。

听到沙僧说的这番话,孙悟空最为通透,很快就了解了对方的意思并且接受了,直言“纵然他不认亲,好道也不伤我师父。不望他相留酒席,必定也还我个囫囵唐僧。

能够很快接受一段关系的消失,恰恰说明在他内心深处,这段关系没那么重要,而且在牛魔王这里,态度也是一样。

首先他们的联盟关系根基很脆弱,是以利益为基础的

两人结拜为“七大圣”就是一种江湖手段。花果山时期,牛魔王与孙悟空结盟,本质是妖界强者之间的利益捆绑。

牛魔王看中了孙悟空对抗天庭的潜力,孙悟空则需借牛魔王的名望巩固地位。这种基于实力的交易关系,注定无法承受利益格局的变动。

比如孙悟空带着花果山两次跟天庭斗争时,牛魔王六兄弟都没有出现帮忙,打胜了才赶来庆贺。

另外,权力更迭中,双方也产生了信任危机

孙悟空接纳七十二洞妖王时,将猿猴类妖怪编为“嫡系”,其他妖族沦为外围,这种等级制度暴露了孙悟空“妖王”身份下的功利本质

天庭围剿时,七十二洞妖王和鬼王尽数被俘,孙悟空轻描淡写“同类未伤,何须烦恼”,彻底暴露了实用主义的本性。

牛魔王作为妖族领袖必然警觉:今日孙悟空能牺牲鬼王,他日亦可牺牲自己。

再者,孙悟空和牛魔王身份的变化也影响了两位的关系

孙悟空是闯龙宫拿走金箍棒后,四海游玩中结识了以牛魔王为首的六兄弟,包括后面闹地府的情节过后,六兄弟也齐来祝贺,本质上他们代表了与天庭对立的反叛势力

可是孙悟空接受弼马温封赏时,已完成了从“反抗者”到“体制候补者”的转变。

那么下一次牛魔王等六兄弟出现是什么时候呢,是孙悟空不满被封弼马温,自封为“齐天大圣”的时候。

牛魔王自称“平天大圣”也代表了他的反抗精神

但后来孙悟空又被封为齐天大圣上天做官了,而牛魔王则始终坚持妖魔立场,这种根本立场的分歧,在500年镇压期间随着孙悟空被纳入取经队伍而彻底激化。

到这里,他们的生存策略也完全背道而驰了

牛魔王选择深耕西牛贺洲,通过联姻(铁扇公主)、结交地仙(如意真仙)构建稳定势力;而孙悟空通过皈依佛门实现阶层跃升。

当取经团队以"剿妖"名义西进时,两者必然产生了生存空间的冲突。

同时,我们也无法忽略《西游记》背后的现实冲突

红孩儿事件是一个导火索,观音收服红孩儿看似偶然,实为佛道势力对地方妖王的收编试探。牛魔王家族将此视为孙悟空“带路”行为,彻底点燃了旧怨。

孙悟空与牛魔王的矛盾激化高潮在“争夺芭蕉扇”一事上,火焰山本是老君炼丹炉碎片所化,牛魔王掌握芭蕉扇实为道门默许的地方治理权。

孙悟空强行借法宝的行为,打破了妖魔与仙佛的微妙平衡,迫使牛魔王必须为生存而战

后面孙悟空、牛魔王大战,天庭众神和佛界护法金刚都来了,这个画面就能很好展现这场大战背后的底层逻辑。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从来不是简单的神魔小说,也不是纪实的西游取经故事,其文字背后隐藏的主题才是作品的核心。

在《西游记》的暗黑设定中,真正维系关系的并非道义而是实力交换

孙悟空被压五指山后,其政治价值归零,牛魔王立即停止联系;

500年后孙悟空重获佛教背景,牛魔王却已成地方豪强,当二者的新身份产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昔年脆弱的兄弟情谊自然烟消云散。

这种残酷现实反映了妖魔世界的生存真相: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现实中人与人的相处,又何尝不是相似的道理!

所以,孙悟空的牛魔王的关系根本不是一下子就变淡的,而是多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来源:书咚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