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后来有一天重刷《士兵突击》,再看到袁朗去七连宿舍找许三多那段剧情。
在后台看到一条留言,说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喜欢成才这个角色。
确实,回到草原五班之前的成才,确实做过一些不讨喜的事情。
见人分三种不同的烟;
为了转士官背叛七连;
为了进老A抛弃伍六一;
以为演练是实战那回怕死放弃任务;
被淘汰时,争不过袁朗就炮轰A大队等等。
所以,品性藏劣的成才,为什么会有人喜欢?
其实,我以前是偏爱许三多,不喜欢成才的。
但后来有一天重刷《士兵突击》,再看到袁朗去七连宿舍找许三多那段剧情。
我突然意识到,我根本无法代入许三多这个“精神完美”的人。
在那一刻,我突然就理解了成才。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袁朗口中的”很多人“。
天天都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
所以,对成才的喜欢,是因为终于理解了他吧。
许三多的纯粹和执着是很动人,但成才会让你在心里”咯噔“一下。
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普通人在现实中的挣扎与蜕变。
当然,对他的喜欢,未必全因“理解成人世界的无奈”。
更多是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如何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完成自我救赎。
01 现实共鸣:我们都是被社会规训过的“成才”
成才的圆滑世故并非天生。
作为村长儿子,他从小浸染在人情世故里。
进入部队后,他揣着三种价位的香烟经营人际关系。
这种“实用主义”,在职场待过的其实不难理解。
熬夜做PPT,难道不为升职加薪?
积累职场经验,难道不为跳槽时可以“出了团部,选最宽的路走”?
02 自我救赎:跌倒后的觉醒比天生高尚更动人
相比许三多始终被史今、袁朗托举着成长。
成才的蜕变是“从废墟里把自己刨出来”。
被老A退回五班的经历,遭遇过中年危机的职场人都懂这种心情。
曾经的“明星员工”跌落谷底,一日之间失去所有星光。
可成才没有自暴自弃。
他把五班变也部队绕道也要去的休息之地,用一把没有瞄准镜的枪练成了枪王。
这种绝境中的自救,比许三多的333个腹部绕杠更难。
没有贵人相助,没有集体光环,只有自己与孤独对抗。
这种“被现实打碎又亲手重塑”的过程,让他的成长更具血肉感。
03 成长代价: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断骨重塑”
能对成才共情的,一定也看到了他付出的惨痛代价。
离开钢七连时只有许三多送行;
被老A退回时”灰溜溜“回到五班;
人的一生中,都可能有过“选错路”的至暗时刻。
跳槽后发现新公司不如旧东家,分手后才发现辜负了最爱的人。
在五班练着没有子弹的八一杠、看羊粪蛋子搬家......
成才完成了从“想要被看见”,到“看见自己”的蜕变。
这种带着血痂的成长,比天生纯粹更令人动容。
04 蜕变象征: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突围
很感谢编剧给了成才机会。
他没有沦为“黑化”的悲剧角色。
当他带着五班全员整顿内务、没有子弹也练成了神枪手时。
我看到的不是他的“改邪归正”;
而是一个聪明人学会了把天赋用在值得的地方。
这种“带着现实经验拥抱理想”的姿态,是很多人最渴望的状态。
既不像许三多完全屏蔽世俗规则,也不像早期的成才被世俗吞噬。
喜欢成才的人,未必是认同他的处世哲学,但一定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
我们都不完美!
但成才会说“人想活下去,总得爬起来吧。”
而他,也真的做到了。
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最终,他做到了我们想成为的样子。
这样的成才,很值得喜欢呀!
来源:米柴视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