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的87版《红楼梦》,在编剧以及导演的心里可以打几分呢?
30多年后的今天,87版《红楼梦》成了经典的代名词。
然而,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的87版《红楼梦》,在编剧以及导演的心里可以打几分呢?
答案仅仅是:及格!
这部作品在拍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诸多挑战和遗憾。
电视剧的剧本创作始于1983年,历经三年时间才最终定稿。
三位编剧周雷、周岭和刘耕路,分别负责了不同部分的创作,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才华,共同铸就了这部作品。
王扶林导演,主要统筹《红楼梦》演员选角、拍摄等工作。
虽然87版《红楼梦》已经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但是编剧、导演认为“87版遗憾多多,并非经典”。
那么,他们的遗憾又是什么呢?今天,子野来给大家扒一扒——
周雷先生的遗憾
据公开资料显示,周雷出生于1938年,是浙江诸暨人。
1962年,周雷从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曾担任《红楼梦学刊》编委等职务。
在《红楼梦》电视剧的剧本创作中,周雷负责41至80回。
当时在《红楼梦》剧组的时候,他的脖子上挂着两三个相机,到处跟踪拍摄,为《红楼梦》留下了不少经典剧照和拍摄背后的花絮故事。
2018年,周雷完成了《红楼梦》112集重拍工程联合开发策划,他说想要弥补87版《红楼梦》的遗憾与不足。
然而,周雷先生于2019年8月1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
老先生病逝消息一出,众多“红迷”表示沉重悼念。
雷老先生生前发文:红楼梦,我一生的梦!想要弥补87版《红楼梦》的遗憾与不足。
周岭先生的遗憾
周岭先生,对于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后四十回的拍摄工作,抱有深深的遗憾。
这部电视剧在当时的改编中,摒弃了通行本的后四十回内容,而由周岭先生负责编写了新的结局。
原本剧本的内容丰富而充实,但在编剧离开剧组之后,后四十回的拍摄工作,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拍摄过程中,后四十回的内容只匆匆拍摄了六集,导致情节衔接和人物结局交代上存在不足。
尽管如此,周岭先生并未放弃对《红楼梦》的热爱和对电视剧改编的执着。
为了弥补遗憾,他不仅参与了10年版《红楼梦》演员海选工作,还担任了该剧的拍摄顾问。
然而,更遗憾的是,10版《红楼梦》并未采纳他的建议,最终未能实现他的愿望。
周岭先生的遗憾和执着,不仅体现了他对《红楼梦》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创作的严格要求,和对作品完整性的追求。
尽管现实中的遗憾无法弥补,但周岭先生的努力和付出,无疑为后来的《红楼梦》改编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王扶林导演的遗憾
王扶林导演,对87年版《红楼梦》未能重现“太虚幻境”这一情节,一直感到遗憾。
他解释说,贾宝玉初次见到林黛玉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实际上源于两人前世的相见。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一重要的神话故事,未能在电视剧中得到呈现,成为王导心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王导的这一遗憾,不仅是对自己作品的遗憾,也是对原著的遗憾。
他深知“太虚幻境”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前世因缘的象征,也是整部作品情感线索的关键部分。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一情节的呈现显得力不从心,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尽管王导对此感到遗憾,但87版《红楼梦》依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之作。
王导的努力和才华,为这部作品的成功改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遗憾,也成为了后来者,在改编《红楼梦》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今,虽然电视剧《红楼梦》被誉为经典,王扶林却仍不愿回看自己的作品。
“我从来不敢回头看我拍的东西,总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二三十年前拍的东西,如果现在看了还乐呵呵的说好,这是不可能的。”
你觉得,谁的遗憾更遗憾?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细说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