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秘密》:揭开家庭黑幕,女主复仇之路太疯狂

西瓜影视 韩剧 2025-04-09 09:17 4

摘要:《没有秘密》是一部2016年的韩国悬疑电影。导演、编剧李京美师从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虽然她自认为没有把女性主义视角带入创作中,但《没有秘密》呈现出新鲜的、带着狠劲的女主角,放在2025年依旧十分超前。

《没有秘密》是一部2016年的韩国悬疑电影。导演、编剧李京美师从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虽然她自认为没有把女性主义视角带入创作中,但《没有秘密》呈现出新鲜的、带着狠劲的女主角,放在2025年依旧十分超前。

由孙艺珍饰演的妍红是国会议员候选人钟灿的妻子,丈夫正式开始竞选的那天,女儿敏珍失踪了

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妍红逐渐走出完美妻子的角色,变成像玫瑰刺一样的女人。

01.

女人的家庭,男人的政治

当一个男政治家的妻子意味着什么?姣好的面容,了得的厨艺,全年无休的善解人意。直到女儿敏珍在雨夜失踪后,妍红慢慢对妻职失去兴趣。更准确地说,妍红是对“靠依附成功男人过上好日子”的父权制承诺祛魅。

祛魅过程与破案过程并行,是一场痛苦的破茧之旅。

妍红是第一个察觉到女儿不见了的人。结束一天的宣传活动后,妍红回到空无一人的家,拨通女儿留下的同学的电话,发现是错误号码。屋外滂沱大雨,母亲的直觉告诉妍红,女儿出问题了

她驱车赶到丈夫钟灿的竞选营,寄望于竞选团队能动用资源,快速找到女儿。但营里的男人只是猥琐地议论着妍红的出身,怀疑女儿又出去玩了。竞选营的中心——钟灿看似心不在焉,但又注视着一切,包括妻子和竞选团员。最后他下达命令,“我们再等一天”。

这或许是妍红第一次对丈夫失望。敏珍在雨夜消失,钟灿关心的是竞选势头,自己关心的是女儿没有带伞。

焦急驱使着妍红开始查案,她白天走访学校,夜晚翻查女儿的日记和邮箱。女儿的失踪赋予了妍红入侵的正当性,当她第一次真正闯入女儿的世界,一名青少年的混沌生活才在其父母面前展露出真实的一角。

钟灿在敏珍的衣服口袋里翻出一包烟,他无比自然地将女儿“学坏”的事实归咎给孩子妈妈,因为妍红年轻时曾叛逆过想当歌手。父亲缺席是父权制度中最小单位的责任推卸方式,只要父亲不在,家庭内部的一切溃败都是母亲的问题。在场即家庭主妇的原罪——要么完美,要么获罪。

不过,妍红也的确从女儿的生活角落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敏珍的邮箱ID是句脏话,妍红破解后没有感到特别惊讶。反倒是看到五万多封未读邮件,忍不住唠叨了句“怎么都不整理一下”。

或许钟灿真的没说错,敏珍继承了妍红的叛逆。女儿的脏话是未被规训的妍红熟悉的话语,成为妻母后,少女的脏话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唠叨。

家庭内部的案件搅乱了原本的平衡,天秤开始发生倾斜。妍红因为失去女儿而靠近女儿,钟灿则灵活地张罗起父爱的表演。

影片将妍红在家调查,和钟灿在外向选民宣誓编排在一起,展示出危机发生后,家庭内部和外部的对比。男人在公共空间用力地呼唤女儿,女人在私人房间沉默地寻找答案。政治与家庭交错,分成了鲜明的两性世界。

钟灿不止一次将自己的政治竞选包装成一个家庭的共同志业,把个人的权力升级伪装成整个家庭的阶层升级,实际上只是借此榨取妻女的形象和劳动。家庭本该为男人的事业护航,但当女儿失踪,钟灿的父权制便无可挽回地走向瓦解。

妍红起初期待丈夫动用现有的权力寻找女儿,但她很快意识到,她们母女只是权力的垫脚石,钟灿是在处理女儿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寻找女儿。竞选团队甚至以此反向塑造钟灿的苦情形象。面对丈夫不停的榨取,妍红逐渐着魔。

几天后,敏珍死亡的噩耗传来,故事的下半场开始了。

02.

思考的母亲

《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指出,许多以母亲丧子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一般会在母亲“没有丈夫、独自抚养孩子时,或与其他男性发生性关系、开展恋情时”让孩子发生意外。

“创作者的想象力局限于女性只要追求自己的欲望就无法成为好母亲的偏见;同时,又让母亲的欲望与母性形成互斥关系,刺激母亲角色的负罪感。”

《没有秘密》是这些创作常规的例外,正是例外造就了一个超前的母亲角色。导演李京美在采访中表示,故事的原点是“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将一名母亲的痛苦和疯狂编织进韩国社会问题中,让一个黑暗、冰冷的谎言始终保留着母性的温度。

丧女的妍红虽然悲痛,但很少自责。她会近乎偏执地念叨女儿消失前没带雨伞,只吃了一卷紫菜包饭,也会痛斥叫她冷静的丈夫:“是你害死了我的孩子”。

以敏珍确认死亡为节点,故事进入后半篇,恐怖片的类型元素多了起来。李京美大幅使用令人焦躁的背景音乐和突兀的音效惊吓观众,尽管这不是讨喜的招数,但准确地描绘出妍红的神经质。

失去孩子的母亲再也没有什么可失去了。妍红像女鬼一样出现在空荡的别墅里,想不通案件就用梳子敲击脑袋,活成了男人世界里的鬼魂。尤其到查案后期,妍红的妆容愈发精致艳丽。张扬的造型如同一句句脏话,喷向那些手握权力但什么都不去解决的男人。

妍红的确变成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她整宿地在女儿房间里寻找线索,面对竞选团员的敷衍用剪刀自残回击。在公开葬礼上,看到钟灿的悲伤表演,妍红没有任何配合的念头,只是静静地看向天空,默念:该死的。她用疯狂鄙视谎言。

李京美说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场景之一,是妍红在车里不停告诉自己“思考吧,思考吧”。这句喃喃自语实际上是非常有主体性的台词。电影对妍红的过往并无太多着墨,但从只言片语中,我们能捕捉到她的成长轨迹。妍红也曾经叛逆过,但她早早习得了某种与父权斡旋的聪慧,因此梦想是成为希拉里一样的第一夫人。

钟灿步入政坛,让她离年少时的目标越来越近。然后女儿失踪死亡,把妍红一把拉了起来——还是不要依附男人好了。女儿案件的许多决定性进展都是妍红调查出来的,她不仅是绝望的母亲,还是绝望的女侦探。

不少流行文化批判早就指出,悬疑类型是父权文化的重灾区。绝大部分耳熟能详的侦探故事都是男侦探追捕男罪犯的模式。女性不仅是受害者,还少不了奸杀等强化恐惧的遭遇。

与众多创作类型一样,悬疑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实,有的男性实施暴力,有的男性解决暴力。悬疑类型对此的默认不断强化着两种男性形象——有力量的施暴者和有智慧的解决者。因此,女性的主体性在很多侦探故事中是缺失和弱化的。

《没有秘密》的新鲜之处不只是拍了一个女侦探,而是拍了一个神经兮兮的女侦探。妍红并没有摇身变为传统推理故事中那种冷静、自信的男侦探。大部分时间里,她都游荡在暴走和理性的界限上。她展现出的不是专业性,而是一旦抓住一条线索就会像疯狗一样咬上去的狠劲,是一位丧女母亲的愤怒和执念。

当妍红开始思考,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03.

感性的复仇者

别样的女性关系是妍红的破案之旅中,另一块重要拼图。越接近真相,她越清楚自己和女儿之间的距离。

敏珍的好友美玉是前期的嫌疑人,但所有人都告诉妍红,美玉不会那样对待敏珍。直到追查到女孩们的秘密基地,妍红通过屋里的照片得知,她们喜欢着彼此。在家长不知道的空间里,敏珍有第二种人生。她和美玉一起创作幼稚的歌谣、忍受校园霸凌、考试作弊,这是少女对抗世界的方式。

妍红曾在一个晚上对钟灿说,女儿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触碰到敏珍的另一面时,真相就在不远处。

美玉坦白,两年前敏珍掌握了老师和某个男人出轨的证据,所以被杀害,而这个男人正是她的父亲、妍红的丈夫,钟灿。靠着那支偷拍视频,敏珍威胁老师两年之久,不仅要老师泄露试卷,还对老师进行辱骂。而敏珍最后的威胁,是在父亲钟灿当选国会议员之际,拿到一亿韩元。她打算把这笔钱给家境贫寒的美玉。

不堪重负的老师让钟灿出面解决,她故意隐去威胁者是敏珍的信息作为自己的复仇。钟灿最终雇凶杀害了女儿。

在这桩悲剧里,出轨的钟灿和老师,偶然知道真相的敏珍,都作出了自私的决定。没有纯粹的受害者或加害者,敏珍和老师迷失于各自的贪欲和愤怒,就连钟灿也会偶尔流露出自我怀疑。

妍红是唯一无辜的局外人。但这就是妍红选择的生活,她必须面对自己的选择——从依附一个小小的权力体,到自行剥离出来,只有觉悟才能摆脱过去的业力。

得知真相后,妍红给钟灿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一同投了票。晚上她将钟灿引诱到女儿死亡的偏僻街道,进行最后的复仇。妍红没有选择杀死钟灿,而是告知他女儿死亡的真相,并将出轨的事实公开,让他社会性死亡。当选国会议员的这天,钟灿作为政治家、父亲、丈夫的生涯全部迎来终结。

这是一个始于男人的谎言引起的连锁复仇。站在终点的妍红终止了复仇的多米诺牌。她把女儿的矛头从老师身上转向钟灿,不再纠缠第三者。

韩国女性劳动者会前常任代表林允玉认为,《没有秘密》里的母亲走出了制度。当公权和父权都将母亲排挤在外,妍红没有变成失控的怪物,而是在觉醒中走出制度的圈套。

片中有一处细节,妍红最后找老师对峙时,注意到对方隆起的腹部。不追究破坏她家庭的第三者,或许是因为她已经看清了这个曾经带来安全感的共同体的脆弱,以及同为母亲的感性。

这点人物的感性是李京美留下的希望,即便妍红有复仇的正当性,甚至实施谋杀也会被同情,但她选择克制本能的欲望。因此当她对着倒地的钟灿说“杀了你,就算我输了”,妍红也就完成了“思考的母亲”的蜕变。这让整个复仇故事免于简单的爽文叙事,而把重点落在妍红的成长与出走。

敏珍说过,妈妈太笨了。为了保护这样的妈妈,她要惩罚不伦的爸爸和老师。

现在,妈妈不笨了。她涂上玫红色的唇膏,亲自处置好钟灿,在凌晨的密林里,为女儿重新举办葬礼。她会哼着女儿喜欢的歌,走去更遥远的地方。

来源:看理想精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