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记得去年风靡一时的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吗?火爆出圈后,一大批中老年甜宠剧跟风播出,如今这股“中老年婚恋风”也刮进了小荧屏。由张国立、佟大为、梅婷等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因独特的老年婚恋题材和强大的演员阵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在抖音上,#电视剧我的后半
还记得去年风靡一时的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吗?火爆出圈后,一大批中老年甜宠剧跟风播出,如今这股“中老年婚恋风”也刮进了小荧屏。由张国立、佟大为、梅婷等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因独特的老年婚恋题材和强大的演员阵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在抖音上,#电视剧我的后半生#话题讨论量超过8亿,折射出当代社会对银发群体情感需求的关注。
张国立闯入“相亲赛道”
《我的后半生》讲述了退休大学教授沈卓然(张国立 饰)丧偶后,在老友的鼓励下踏上相亲之旅,经历了一系列情感波折后最终找到真爱的故事。当剧中70岁的沈教授与四位性格迥异的伴侣演绎情感浮沉时,屏幕外的观众也在评论区掀起了一场关于“老年爱情尊严”的讨论。
老年人相亲应该是搭伙过日子,还是要讲求势均力敌、灵魂契合?
老伴去世后,沈卓然黯然神伤,沉浸在对亡妻的思念中,整日无精打采。儿子、儿媳希望他能开启新生活,朋友也鼓励他走出来,他却难以走出悲伤情绪。直到一次突然的病倒,他在医院遇到了善解人意,比他小20岁的护士长,心中又泛起了涟漪。
剧中,沈卓然先后遇到了体贴入微的护士长、精神共鸣的女科学家、强势直爽的工会主任、酷似发妻的“女神”,这四位相亲对象各具特色,也代表着不同层面的现实,不同程度地代表着物质需求、健康焦虑、精神自由与替代依恋。
护士长连亦怜,是沈教授的第一位相亲对象。她温柔体贴,在沈教授住院时无微不至地照顾,令沈教授心动。然而,当沈卓然认为自己找到真爱,想要携手走入婚姻时,连亦怜却提出把房子过户给儿子的要求,让沈卓然认识到这段感情早已被明码标价。有人认为连亦怜太过现实,也有人认为老年人找对象,算计无可厚非,这段感情揭示了老年婚恋中物质因素对感情的影响。
科学家聂娟娟专心学术,对沈卓然不图钱也不图房子,更在乎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共鸣,两人般配指数极高。但聂娟娟身患癌症,为不连累沈卓然,她选择了默默离开。这段感情象征着那些因健康问题在老年婚恋中的困境,凸显了身体状况对老年人再婚的阻碍。
工会主任吕原,做事干脆强势,物质条件和生活能力都很匹配,但她的到来却给沈教授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习惯”。这段相亲经历也给老年人提了个醒,即便是老年人也不能凑合,性格和生活习惯同样重要。
最后出场的乐水珊与沈教授亡妻相似,成为情感替代品的设计,通过“替身符号”探讨了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系。
老年人婚恋更复杂
《我的后半生》改编自王蒙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之所以改成现在的名字,或许是为了和制片人黄澜的另一部代表作《我的前半生》有所呼应。在呈现沈卓然四段相亲经历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幅关于爱情、亲情与人生哲思的画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年人找对象就是搭伙过日子,不用那么讲究,但事实上,老年人婚恋比年轻人还要考虑更多。《我的后半生》揭露了“啃老”现象、代际冲突、房产纠纷等热点话题,还巧妙地设置了多条副线交织互动,如一对儿女的态度变化,尤其是儿媳刘丽娜在观察公公的情感经历中获得的启发与成长,也在无形中连成了一条女性成长线。
看得出,在四段相亲经历中,每一个相亲对象都让沈卓然有所成长。与护士长连亦怜的这一段,让他看清了感情在现实面前的脆弱;与聂娟娟的离别,使他体会到爱的无私与尊重;与吕原的不合,令他明白了性格相容的不易;而与乐水珊的缘分,则提醒他珍惜当下。
不过,《我的后半生》并没有达到《我的前半生》那般现象级的火爆。有观众认为主角沈卓然各方面的条件,堪称是老年版的“霸总”,不具有普适性;但也有观众不认同,认为真实生活中的老年相亲其实比电视剧更现实。一位专门从事为中老年介绍对象的石女士说,“中老年相亲也有人追求精神契合,但很少,考虑更多的是身体健康、财产情况、儿女的态度。”
据网上一份调查,超过65%的子女反对独居老人再婚,理由涵盖了财产纠纷、面子问题等。沈卓然的女儿沈黛便是其中一个代表,平时生活在美国的她,对父亲照顾不多,但当听说父亲要再婚时,她却火速跑回国,以“守护母亲”为由激烈反对父亲再婚。而儿子沈青一开始支持父亲再婚,但实际上,这只是因为他的利益尚未被触及。当连亦怜的儿子被父亲关爱,再加上妻子和岳母频繁提及房产、财产继承等话题后,他的内心产生了波动。这些反应,都凸显出老年群体在再婚、再恋爱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子女对财产继承问题的关切。
《我的后半生》播出后,网友讨论非常热烈。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父母通过相亲、社交活动等方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但也不乏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的老年人,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甚至遭遇了诈骗和伤害。这些真实的例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老年婚恋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短剧更早觉察到老年人情感需求
《我的后半生》聚焦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直面老年人再婚的话题,打破了传统观念中老年人应该安分守己的刻板印象。而比电视剧更早觉察到中老年情感需求的是近两年大热的短剧,最近刘晓庆也勇闯短剧市场,带来了一部《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该剧作为一部中老年婚恋题材的短剧,讲述了针灸大师江月琴面对难堪的婆媳关系以及懦弱不孝的儿子,在多次隐忍与自我反思之后,选择做自己,追寻属于自己幸福的故事。
更早些时候,还有一系列将偶像剧主角换成中老年人的短剧在网络平台迅速走红,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这些短剧打破传统偶像剧年轻化的设定,把浪漫爱情、甜蜜互动等元素赋予中老年群体。像《闪婚老伴是豪门》,讲述58岁农村单身妈妈与集团董事长闪婚收获美满家庭的故事;《闪婚五十岁》里,45岁女主在相亲时遇到假扮出租车司机的中年霸总,开启浪漫缘分。剧情虽充满“狗血”套路,却精准击中了中老年观众的情感痛点。
以往影视剧中,中老年角色多为配角,缺乏情感表达空间。而这类短剧以中老年为主角,让他们获得主角光环,产生强烈情感共鸣。不少观众认为,中老年婚恋题材不过是把传统偶像剧的男女主角换成了中老年,换汤不换药。的确,这些作品基本不会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引发关注,但在老年人扎堆的短视频平台却反响热烈,反映了年轻群体和中老年群体的代际差异。
《我的后半生》豆瓣打分只有5.4,口碑算不上高,但以此为代表的影视作品,社会价值却不容忽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还原了老年群体被长期压抑的情感需求。在当下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社会更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老年人的情感生活。这些影视作品作为典型案例,为年轻子女提供了思考与交流的窗口,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敲响了关注老年人精神世界的警钟,是时候主动作为,搭建情感交流平台,让老年人也能自由地表达情感、享受生活,创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记者:任晓斐 编辑:徐敏 实习生:王乐 校对:汤琪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