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样版戏《海港》唱腔很好听,建议将主题改为与贩毒作斗争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02 13:01 3

摘要:网友是否还记得样板戏《海港》?是否对方海珍的模样还有印象?当初,化妆师特意把方海珍头发下部往外扩,前额加条小发片,眼角眉梢往上挑。其蓝色上衣“安全生产”的四个红字特别耀眼,里边还套件淡绿底深绿格子的布衬衫,显得与众不同。

网友是否还记得样板戏《海港》?是否对方海珍的模样还有印象?当初,化妆师特意把方海珍头发下部往外扩,前额加条小发片,眼角眉梢往上挑。其蓝色上衣“安全生产”的四个红字特别耀眼,里边还套件淡绿底深绿格子的布衬衫,显得与众不同。

想当年,不少观众嫌方海珍打扮的有点刻板。可如今,再看这种打破常规的尝试倒显得不一般。就像老酒越品越醇,方海珍这个“假小子”式的打扮,也在岁月里酿出了独特的韵味,越来越香甜。

不过,剧情演绎的内容,现在看确实有点年代感!例如,剧中人物韩小强有一个海员梦,可在那个特殊年代,因为“海员梦”里透着“等级制度”的影子,成了“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罪证。那就是: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贵,海员的体面程度强过装卸工。

如今再看《海港》,韩小强高中学历,当年来说已经算知识分子了。他对航海事业有热情,本来应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然而,由于当年方海珍的阶级斗争弦始终紧绷:看见钱守维和韩小强走得近,她立马断定“阶级敌人”就在身边,还把韩小强工作失误直接上升为斗争。就这样,韩小强这个二十岁的小青年被“改造”得粉碎了理想,浇灭了热情。

革命样板戏《海港》,对于当年来说宣传的都是正能量,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吹毛求疵、东拉西扯,故意在方海珍扮相上挑毛病。那个时候革命理想高于天,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维护理想!在穿着打扮上,大型企业上班时间谁也不会穿的花花绿绿,必须穿工装。

总之,《海港》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展现了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以及奉献精神、爱国情怀和国际主义精神。赞扬了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昂首挺胸、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质。他们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和支援世界革命,不惜付出一切努力。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好情谊和无私援助,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

时代不停的在向前,观念不断的在改变,如今网友对样板戏《海港》究竟抱有什么样的观念?2025年4月2日,何祚庥老院士在头条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何祚庥院士说,我也评论一下革命样板戏《海港》。客观一点说,《海港》的唱腔还是谱得很好听的。问题是这一样版戏的主题,是严厉批评一个年青技术员韩小强不安心于技术工作,这一主题太缺乏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后,(何祚庥)曾建议将这一主题,改为与贩毒作斗争,仍然可以保留它的唱腔和节奏。可惜无人采纳。何祚庥院士认为,京剧表演的主题必须“与时俱进”。如果只是抱残守缺,最后必然沦落到和昆曲一样的命运。

何祚庥院士建议把京剧《海港》改编成和贩毒做斗争,这样的建议究竟怎么样呢?网友们认为不妥。如果改为与毒贩做斗争,还不如直接新编一个京剧《虎门销烟》,也许这样更为适合。现代京剧《海港》是以上海港为背景的,上海什么时候成了毒品泛滥的地方了?

另外,从故事情节而言,网友们对何祚庥院士的理解也不太认可。其实,韩小强不是不安心技术工作,而是嫌码头装卸这工作没技术、出苦力,归根结底还是看不上底层劳动者。所以,方海珍批评他“装卸工这工作意义深长,为什么你偏说低人三分脸上无光呢?”说他“不是摔掉了工作证,而是摔掉了革命”,在当时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我在头条重逢老友##春日生活打卡季#

来源:韩观社会H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