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确实是《华太平家传》叙述的主线,讲究此时此刻、此人此事的现场真实感。只是会不由自主插入对细节的详细说明,更为完整介绍事情多来龙去脉。就在这种充满无限孔隙的娓娓道来之中,增加了时间的厚度,也让看似割裂的空间完成了重逢,于悲喜交集之间,展现了人生的丰富底色和内
时间确实是《华太平家传》叙述的主线,讲究此时此刻、此人此事的现场真实感。只是会不由自主插入对细节的详细说明,更为完整介绍事情多来龙去脉。就在这种充满无限孔隙的娓娓道来之中,增加了时间的厚度,也让看似割裂的空间完成了重逢,于悲喜交集之间,展现了人生的丰富底色和内涵。
不断溯洄,也不断向未来眺望,彻底打破了单一的直线叙述。文中相应段落已经粗略提及了华老二的未来,以及下一代子女的情况。纯粹书生华老二,无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后来转念教会学校,一直念到齐鲁大学,成为研究《圣经》领域的杰出人才。
而这种打乱时空的叙述,也多次在小说中被应用。所以虽然这部《华太平家传》只完成了计划中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但是并不妨碍叙述的完整性。很多人物的结局其实早都已经得到了简略呈现!
朱先生的叙述与《百年孤独》的彻底打破时空,模糊人、传说和鬼神的界限有着本质区别!朱老师只聚焦于人,展开描写人的行动力和思想史,打捞个体命运于时代浪潮之间的流动状态。
如何找到时间的位置?《华太平家传》中的两个人物,华老爹和华师娘像是时间的锚点,一次次帮助朱先生校正叙述的节奏,以此确认一个书写者在上帝身边的位置。
说来奇怪,其实这部书并未写完。但是我也能欣然接受“到此为止”的遗憾。可能是由于作品所贯穿的笃定和从容,已让我受益匪浅,也已经充分感受到朱先生本人的人格魅力。我想,这已足够!
在朱先生病逝前,只写了五十五万字,仅完成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但当我读完最后一章《中体西用》时,几乎大概已经能猜到朱先生会继续往哪里写,又将写出怎样的结局!
这可能跟朱先生多次重写有关,也许在某些版本之中,他已经写完了整部小说。但是当写到这最后这一版时,无意中便在各章节中埋下了许多伏笔,或者对后续要写的内容做了粗线条式的简要预告。
他最后完成的写作页数,正好对应了自己病房的门牌号。看似巧合,也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吧!在生命的最后十来年,他潜心倾注于创作《华太平家传》,直到死亡把他带走的最后一刻。
也许我们每个人对死亡都有过万般假设。
无常又何尝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当我们欣然接受命运赐予我们的一切幸运与不幸,才可以成长为独立于天地间的一个小小的人吧!
来源:小蚂蚁的影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