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样两个人,怎么就凑到一起了呢?为什么原生家庭幸福、精神富足的黄亦玫,会向生活贫困、精神匮乏的方协文索取爱与温暖呢?
《玫瑰的故事》里,方协文是个很复杂的人物。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来了解他。
1
黄亦玫活得很潇洒,是理想化的人物。方协文和她完全相反,他活得非常现实。
这样两个人,怎么就凑到一起了呢?为什么原生家庭幸福、精神富足的黄亦玫,会向生活贫困、精神匮乏的方协文索取爱与温暖呢?
2
黄亦玫想认识社会,想学着自己照顾自己,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谦逊好学的态度,也让她分不清磨炼和吃苦。过分的忍让和包容,让她的自主权逐渐被剥夺。
3
方协文为了保护玫瑰,骑车追公交车时,那首插曲的歌词写得很贴切。黄亦玫的出现,照亮了他的世界。他想拥有她,为她付出一切,想要她专属于他,但他其实是不懂她的。
4
黄亦玫和庄国栋分手后,心中的安全感需要重新建立。方协文的忠诚和体贴,正是玫瑰需要的。但后期,方协文让人窒息的爱让玫瑰感到很压抑,她的边界感遭到破坏。人在每个阶段的需求是不同的。后期的黄亦玫需要实现自我价值,来重新拿回人生的掌控权。
5
方协文为追求黄亦玫所做的事,真的太复杂了。租房子,粉刷成玫瑰喜欢的风格,他甚至为了凑齐房租,卖了很多东西。一个过年都不舍得回家的人,居然拿几万块租房子。他的这份感情必定是沉重的。方协文付出这么多,他需要玫瑰以同样纯粹的爱作为回报。
6
为什么黄家的兄妹都喜欢同一类型的人?方协文和苏更生都上进、自卑、敏感,原生家庭不好。苏更生曾说玫瑰好像天生就有爱人的能力,在感情中不像普通人一样总是权衡利弊。也许这就是原因吧。黄亦玫的母亲说:“有咱们兜着底呢,让孩子去闯吧。”有父母托举和托底的孩子,真的很幸运了。
7
“现在我更想学习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去做一顿饭,珍惜身边的人”。黄亦玫的人生是体验式的,她在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她有过热烈的感情,也想体验平淡的。就像苏苏和Tina说的那样,玫瑰“有资格在人生的选择上随意挥霍”,“挥霍就是因为得到的太容易”。普通人很难复制玫瑰的人生,她的那种随性和自我,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8
方协文和黄亦玫的起点差距太大了。方协文努力的目标,就是“为了能提高生活水平”。而玫瑰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信任、爱、尊重、实现价值等等。剧里,玫瑰的父母总是鼓励她,说过很多有哲理的话,但这些,方协文是没有的。他从小缺钱,工作了要给母亲寄钱,母亲来帮他看孩子也要给钱。他拼命挣钱来讨玫瑰的欢心,结果却南辕北辙,离玫瑰越来越远。
9
黄亦玫想留上海,苏更生说她“为男人的选择买单”,说她“就想一厢情愿地牺牲自己”,质问她“就这么离不开男人?非得围着男人打转”。戒备心强的苏更生其实预见到了结局。但黄亦玫的独特就在于她的勇敢无畏,她享受过程,不在乎结果。
10
方协文很爱黄亦玫,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在他创业成功后,这种照顾慢慢消失了。黄亦玫从方协文这里,只能获取物质上的富足,但这恰好是她不缺的。
11
黄亦玫和庄国栋在一起时,就因为工作和与异性吃饭的事争吵过。玫瑰和方协文也是如此。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很自我,很难做到完全共情他人。太自我的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会隔阂很深。在这种情况下,爱情的意义是什么?可能,爱会回归到原始的样子,纯粹的欣赏,而不奢求任何回报。
12
方协文的思想比他母亲开明多了,他不重男轻女,能做家务,照顾妻子,这是他挣脱原生家庭所努力的结果。但他的悲剧在于,他无法彻底摆脱母亲的影响,母亲几句话就可以扰乱他的生活。那些陈旧的思想,什么“男主外,女主内”,嫁给他就是他家的人了,生个儿子凑个好字,这些话就潜伏在他的脑袋里,可以随时成为他的想法。
来源:橘子味的小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