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央视一篇措辞犀利的文章,直接把杨幂、刘诗诗等当红85花的古装偶像剧(简称“古偶”)送上了风口浪尖。文章毫不客气地批评这些剧“糊弄观众”“审美疲劳”,甚至用“流水线生产车间”这样的比喻,直指古偶行业“粗制滥造”“套路化泛滥”。
最近,央视一篇措辞犀利的文章,直接把杨幂、刘诗诗等当红85花的古装偶像剧(简称“古偶”)送上了风口浪尖。文章毫不客气地批评这些剧“糊弄观众”“审美疲劳”,甚至用“流水线生产车间”这样的比喻,直指古偶行业“粗制滥造”“套路化泛滥”。
被点名的作品包括刘诗诗的《掌心》、杨幂的《狐妖小红娘》、唐嫣的新剧等。网友吐槽:这些剧的剧情不是“虐恋复仇”就是“师徒纠葛”,连服装造型都像复制粘贴,演员们穿着不同颜色的纱裙在不同剧里“串戏”,观众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更离谱的是,38岁的杨幂硬演十几岁少女,41岁的唐嫣靠磨皮滤镜强装少女,违和感拉满,弹幕里全是“辣眼睛”“救大命”。
而在一片骂声中,赵丽颖却成了“赢家”。央媒点名表扬了她主演的《与凤行》《风吹半夏》等作品,称赞她“用真实对抗套路”,甚至拿下了飞天奖这样的行业最高荣誉。网友感叹:“同样是85花,赵丽颖怎么就杀出了一条血路?”
古偶剧的“流水线陷阱”:钱花哪儿了?
如今的古偶剧,就像方便面包装——华丽的外表下,全是千篇一律的“调料包”。制作方砸钱请流量明星、买热搜,却舍不得打磨剧本。一部剧动辄五六十集,注水剧情看得人昏昏欲睡。刘诗诗两年连拍四部古偶,观众吐槽:“她换个发簪就是新角色了?”杨幂的《狐妖小红娘》号称大IP,结果特效像五毛钱贴纸,剧情比AI生成的还套路。
更可笑的是,这些剧连“敷衍”都懒得创新。反派必须因爱生恨,女主必须“美强惨”,台词像是从小学思想品德课本里抄来的。刘诗诗在《掌心》里痛斥反派:“你手上沾染了多少底层人的血!”网友直接笑喷:“这是拍反腐剧还是古偶啊?”
赵丽颖的“破局密码”:真实才是必杀技
为什么赵丽颖能躲过这场“炮火”?因为她早就跳出了古偶的“舒适圈”。从《幸福到万家》里满脸晒斑的农村妇女,到《风吹半夏》中叱咤钢铁行业的女商人,再到《第二十条》里素颜出演听障母亲,她彻底撕掉了“仙侠美人”的标签。为了演好聋哑角色,她跑去和听障人士同吃同住;为了呈现《与凤行》中的战甲造型,剧组连发簪都用上了非遗工艺。观众看的是什么?是诚意,是真实,是“活生生的人”。
反观杨幂、刘诗诗,还在古偶里打转。38岁演少女,41岁靠滤镜装嫩,演技十年如一日地“瞪眼梗脖子”。刘诗诗团队甚至因为网友吐槽演技差,直接投诉博主“名誉侵权”。
宁等十年好剧,不看百部烂片
为什么观众越来越不买账?因为短视频和微短剧早就把市场教育明白了。观众要的是“爽感”,但不是靠工业糖精硬塞的“假甜”,而是真实的情感共鸣。比如《小巷人家》《山花烂漫时》这些现实题材剧,没有神仙特效,却能让人看得泪流满面。而古偶剧还在用“三生三世”“拯救苍生”的老梗糊弄人,难怪被观众抛弃。
赵丽颖的成功,恰恰证明了观众的判断:演员的价值不在“颜值保鲜”,而在“角色鲜活”。她演农村妇女不怕丑,演听障母亲不靠台词,这种“自毁式”的投入,反而让观众记住了她的演技,而不是她的脸。
结尾:行业该醒了!观众的耐心不是用来被消耗的
央媒的这次批评,不仅是对古偶剧的“当头棒喝”,更是对整个影视行业的警钟。观众早就厌倦了“流量明星+大IP=爆款”的流水线公式,他们要的是有血有肉的故事,是敢拼敢闯的演员,是真正尊重创作的诚意。
赵丽颖的转型之路,给所有演员上了一课:与其在舒适区里“躺平”,不如直面挑战,用真实打动人心。而那些还在古偶赛道死磕的明星们,是时候问问自己:当观众连你的脸都懒得记住时,你的“流量密码”还能撑多久?
来源:夏夜流萤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