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什么魔改了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情节呢?据导演饺子说,曾经是有这个情节的。而且在他的原剧本里,申公豹也是坏人。但是他觉得这样塑造人物不够丰满,他喜欢的是好人不全好,坏人不全坏,于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什么魔改了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情节呢?据导演饺子说,曾经是有这个情节的。而且在他的原剧本里,申公豹也是坏人。但是他觉得这样塑造人物不够丰满,他喜欢的是好人不全好,坏人不全坏,于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行为,在我们的认知里,被视为对父权的反抗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就是一个仗着自己是官二代的恶人形象。他蔑视别人的生命,杀了夜叉,抽了敖丙的筋,还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跟所谓的“反抗父权”,追求个体自由,一点关系都没有。
有的人还替哪吒辩护,说他只不过在九湾河里洗洗澡,把“法宝”放在了水里,人家碍着你龙族的什么事情了?结果你们上来跟人家一个小孩子过不去。
《澎湃思想市场》批判了这部电影,说它绕开了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反抗。其实这是压根不存在的事情。《封神演义》是我二十多年前看的了,情节被我遗忘很多,最近因为电影《哪吒2》的火爆,我在重温。
再说李靖,他对哪吒非常好,在哪吒出生之后,他“上前一把抱将起来,分明是个好孩子,又不忍作为妖怪,坏他性命,乃递与夫人看。”后来是哪吒三番五次的胡闹,杀害别人,才导致李靖不再维护他。
再说龙王敖光,哪吒把他的儿子杀了,他没有动武,而是上门质问李靖,讨要说法。后来又去上玉帝那里告状,但是状还没告,就被哪吒打了一顿,抓了回来。
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把杀害别人统统归结为“劫数”,这属于对阐教蛮不讲理的一种“讽刺”。蓝天野版的电视剧《封神演义》,我记得是按照原著来拍的,在里面,哪吒就是一个蛮横的小子。
有人曾问,娜拉走后怎么办?哪吒弑父之后怎样办?以此来说明哪吒无法弑父的绝望。不过现在看来,哪吒应该杀。
对于所谓的龙族水淹陈塘关,根本就是没有的事情。所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没有办法按照《封神演义》里面的情节去拍,因为你拍了也过不了审。
来源:当代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