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电视剧《漂白》上线引起关注。一篇名为《爱奇艺的〈漂白〉把南方都市报的〈漂白〉给‘漂白’了》的文章引发多人转发。作者称,这部剧“无论是剧名还是剧情,‘漂白’了我2012年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深度调查报道《漂白》”。
近日,电视剧《漂白》上线引起关注。一篇名为《爱奇艺的〈漂白〉把南方都市报的〈漂白〉给‘漂白’了》的文章引发多人转发。作者称,这部剧“无论是剧名还是剧情,‘漂白’了我2012年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深度调查报道《漂白》”。
电视剧《漂白》是根据陈枰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编剧陈枰称,是以“杨树彬团伙911杀人碎尸案”为原型创作,她本人对公安以及主犯家属进行了采访,小说于2022年3月出版。她同时认为,“漂白”一词是公有领域词汇,也是警界惯用术语。针对“杨树彬案”的调查报道《漂白》,则由南方都市报资深记者王猛采写。2012年他辗转多省多地,两个多月访谈近百人,通过各种办法拿到了全部卷宗,初稿近6万字,最终成稿1.5万字,写稿耗时一个月。他强调,“漂白”一词源自当时稿件编辑吴倩的创作,媒体公域此前从未有过“漂白”这个形象的概括。
编剧陈枰在回应中并未提及是否参阅过王猛的这篇当时曾轰动全国的深度调查报道。但单从创作时间的先后看,既然案件原型都是“杨树彬案”,编剧理论上应该是仔细研究过这篇报道的,因为这篇报道就是了解该案最重要的文本资料。在被人指名道姓痛斥抄袭之后,编剧在回应中却完全不提及是否参阅过这篇报道,更没有一句道谢,显得不够厚道也缺少风度。
需要强调的是,从版权保护的角度看,相比单纯事实消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具有独创性的深度调查报道无疑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报道中具有独创性的表达,如文字表述、结构安排、对事实的筛选编排等,虽事件事实属公共领域信息,但独特表达受法律保护。南方都市报的《漂白》深度调查报道,是记者王猛走访、查档后抽丝剥茧整理信息而成,具有独创性,版权明晰,受法律保护。
深度调查报道是纪实作品,是对案件本身抽丝剥茧的调查报道;小说则是文艺创作,是利用案件原型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判断是否侵权的关键,不在于故事本身是否雷同,而在于小说的文字表达和细节等方面,是否与调查报道构成实质性相似。记者指控小说乃系对原报道的“洗稿”,“其主干内容都是在‘洗’南方都市报的稿件,不仅大段大段的内容是引用的,不少经典的话术和对话,甚至一字不差”,由于笔者并未看过该小说,暂且不好论断此言是否属实。但这显然正是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的关键所在。
影视创作需要提高版权意识,抄袭行为不会被轻易“漂白”。现实案件素材大家固然都可使用,但在追求热度和流量的过程中,不能对他人的原创成果肆意借鉴、抄袭,否则将会破坏影视创作的生态环境。优秀的深度调查报道得之不易,创作者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超过创作一部以此为原型的文艺作品。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从选题策划、素材收集到创作完成,每个环节都要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在利用现实案件创作时,要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素材,通过自身的深入挖掘和独特视角进行创作,赋予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
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