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应更多“关注历史洪流中的一个个小人物”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1-20 18:42 1

摘要:一部优秀的古装剧不仅能让广大观众得到充分的视听享受,还能在潜移默化中科普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知识,弘扬积极向上的中国文化精神。正如日前收官的名画探案悬疑剧《清明上河图密码》,该剧以赵不尤、温悦一家人屡破奇案,守护东京城百姓平安的传奇故事为主线,展现出宋朝繁荣风貌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一部优秀的古装剧不仅能让广大观众得到充分的视听享受,还能在潜移默化中科普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知识,弘扬积极向上的中国文化精神。正如日前收官的名画探案悬疑剧《清明上河图密码》,该剧以赵不尤、温悦一家人屡破奇案,守护东京城百姓平安的传奇故事为主线,展现出宋朝繁荣风貌和市井之美,呈现出小人物的奋发向上,彰显了中华民族古今相通的乐观底色与奋斗精神。在前不久举办的《清明上河图密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也高度评价该剧在艺术表达、创新手法、美学品格、精神旨归上都展现出高质量水准,成为近期古装题材中又一标杆之作,是影视创作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的一次生动实践。

以小见大、以古通今。《清明上河图密码》以北宋的市井烟火作为切入点,勾勒出宋朝繁华图景。不论是主人公赵不尤、温悦一家还是顾震、万福亦或是招揽客人的小贩、骑马乘轿的商贾、紧张劳作的船夫……丰富多元的小人物让画中人有了自己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弧光,抓住了原画之魂,让《清明上河图》真正动了起来。

这些饱满立体的小人物也传递出了该剧的精神内核:对每一个市井升斗小民的尊重。通过一个个小人物,观众以小见大地看见了整个大时代的众生相,看到了百姓身上宝贵的品质。像赵不尤身上的乐观,像温悦身上的坚韧,这两个品质是中国百姓身上最质朴也是最重要的精神。同时,剧集通过赵不尤一家人的成长,从解决家庭内部矛盾,到最终共同抵御世间不公的转变过程,充分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也揭示了家庭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内涵。

“好戏一定是人物带起来的,人物起来了戏才会好。”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所说,“这部剧塑造了一组传奇式的、古代中国里很少被正史书写的脊梁式人物,传达了非常浓厚的人民价值观。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并非是要发展所有的中华传统文化,而是要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谓优秀的,就是能体现人民性的。

脱虚向实,不破不立。近年来,古装剧不可谓不红火。仅就2024年而言,就有《与凤行》《庆余年2》《长相思2》等爆款,但《清明上河图密码》则让我们看到了古装剧创新发展的另外一种面相。对此,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评价道:“该剧让我们看到了它作为古装剧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常规表达手法和表现内容,努力向历史文化挺进、重回历史的用意。”

古装剧的质感和厚重,来源于在“大历史观”下平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正如《清明上河图密码》,其按照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原画作进行复刻,最大程度还原了北宋时期市井原貌。为此,制作组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周庄建立了“周庄数字梦工厂影视基地”,耗时241天复原了121个宋朝生活场景和21条街道、152处建筑,包括树136棵,花草灌木3500多株,和各类动物13种、共计143只,可谓“为一部剧,建一座城”。此外,创作团队还参考了《东京梦华录》《宣和遗事》等历史资料以及大量宋朝古画、砖雕、文献,实地走访并邀请了诸多非遗传承人参与创作与表演,在还原宋朝响堂唱菜、点茶文化、槽船与建筑、勾栏瓦舍中的濮阳大弦戏及药发傀儡等“吃、玩、演”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创作者们不仅有着审美自觉、传递了文化自信,同时,还做到了以新质影像呈现古韵。剧中通过屏幕和数控灯光、虚实校准技术等数字化地再现了宏大且逼真的场景。传统拍摄手法与现代拍摄技术的融合既有精雕细琢的诚意,也不乏拥抱创新的勇气,为未来的影视创作打开了想象的大门,提供了实操的经验。由此可见,这部剧在创新创造中赓续中华文脉,是一部承载着时代精神和文化使命的佳作。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