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我是刑警》:聚焦中国式刑侦,致敬一线刑警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1-14 11:17 2

摘要:电视剧《我是刑警》以上世纪90年代基层民警秦川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勾连起中国三代刑警的精神传承,该剧自2024年11月27日起首播,截至目前,该剧在电视的大屏累计收视触达超11亿户,在网络平台的播放数据也打破了全平台的年度纪录。

电视剧《我是刑警》以上世纪90年代基层民警秦川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勾连起中国三代刑警的精神传承,该剧自2024年11月27日起首播,截至目前,该剧在电视的大屏累计收视触达超11亿户,在网络平台的播放数据也打破了全平台的年度纪录。

近日,《我是刑警》研讨会在京举办。

研讨会现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近年来公安题材电视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推出了《警察荣誉》《我是刑警》《真心英雄》《驻站》等一批优秀作品。《我是刑警》既有“真”又有“情”,真正写好了人物,写出了人民警察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怀和职业责任感。

上海市广电局副局长罗毅分享道,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沪产电视剧的创新之年,这一年,年头《繁花》绽放,映照沪上风华。年中,《城中之城》《承欢记》《新声》《庆余年2》等作品闪耀荧屏。岁末《我是刑警》《大奉打更人》持续热映。

“《我是刑警》作为一部刑侦大剧在当前众多以强情节、多反转、爱烧脑为特征和趋势的罪案剧、涉案剧当中独具特色,它以一个‘真’字刻画了老中青三代刑警的拼搏故事,生动勾勒了中国刑侦事业的发展历程。”罗毅谈道。

《我是刑警》剧照

央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梁红介绍了《我是刑警》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其案件的真实度、地域涉足的广度、破案过程的深度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全剧以真实案件为蓝本,剧中的案件改编自35年间国内真实发生的大案要案,再现跨越亚寒带至亚热带的地理地貌和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域特色,破案过程的深度从细致入微的现场勘查、指纹毛发、脚印、各种小细节的线索查找,到精确的人物刻画与心理分析,从破案中的拓宽思路、创新思维到反复思考多角度的分析,都是让观众无不在这种不言而喻的深度中受到心灵的震撼。”

梁红认为,全剧不仅塑造了“秦川”这个人物形象,也高度还原了中国刑侦事业发展历程中,众多一线刑警的工作生活,按剧中老中青三代刑警一脉相承的特质;“此外,《我是刑警》还选择了返璞归真的叙事策略,没有刻意塑造神探形象或设计充满戏剧性的犯罪者,而是聚焦于实际的侦破过程,展现刑警们如何一步步抽丝剥茧地接近真相,以致敬那些历经无数案件一路走来的一线刑警,以及业界的泰斗们。剧中90年代的氛围营造,粗颗粒感的影像风格、手持摇镜的跟拍、美术、妆造等细节的还原,破案中遇到的经费紧张、地方保护主义、部门间合作障碍等真实的困境,让观众心有共鸣。”

《我是刑警》总制片人徐颐乐谈道,拍摄时剧组从零上40度拍到零下40度,辗转全国各地拍摄,筹备期就达到9个月,“和伟老师主动要求到一线采风,贴近很多优秀的刑警,靠近他们、感受他们。《我是刑警》的故事表达情境是非常真实和可信的,表现手法是纪实和质朴的,剧中讴歌的刑警群像是可敬可爱的中国英雄。”

导演惠楷栋

《我是刑警》导演惠楷栋介绍,这部剧回溯了中国刑侦事业35年发展历程,还原16万一线刑警的日常工作,致敬了中国刑警战斗精神。惠楷栋回忆:“第一次看到《我是刑警》剧本的时候就感到很震撼,剧本的内核厚重且深刻,它是用15个经典案例的侦破过程还原展现中国刑侦35年的技术、制度、理念的发展历程,把老中青三代刑警的形象融入其中,社会案件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刑警群像剖面之深,点燃了我对刑侦题材内容创作的热度和决心。”

于和伟

秦川的饰演者于和伟表示,该剧创作之初确定的现实主义基调,意味着剧中主要人物不会具备超现实的英雄光环,“但这恰恰也是我们所有主创想要在剧中强调的”。他认为,文艺作品创作要最大程度去接近真实,从内容出发呼唤真实,观众也一定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真诚。“文艺作品必须也要理清的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核是什么。《我是刑警》以秦川扎根一线办案的故事为基本线索,串联起我国30年刑侦历史的变迁。作为秦川的扮演者,我深知秦川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千千万万个一线刑警的缩影。”

在于和伟看来,价值观如何更直观、更有效地传递给观众,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功课,“不能只考虑到我们的表达,而忽略对市场的研究。影视创作者当下面对的创作群体越来越年轻,我们必须要用观众熟悉的形式去表达我们的作品内核。要不断了解观众的喜好和思维方式,随时、不断更新我们讲故事的方式,以观众熟悉的方式才能跟观众产生同频共振。”

来源:米西说剧情

相关推荐